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230)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高低全给你们题参了。

但是心里骂了个底朝天,段之缙故作若有所思,最后为难道:“你说的有理。只是熊大人,我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能做到督抚的位置,当今天子的禀性我是还有几分把握。聪明睿智,脾气又不太好。按照泰仁的答复汇报给朝廷,陛下能扒了我们的皮!”

熊计舒还没上过京,摸不清当今的脾气,只能听段之缙忽悠,“那大人的意思是?”

“你们的情况嘛,我也了解了。这个事儿确实不是州府能做主的,哪怕是你这个巡抚,也不能做主,要怪只能怪前任总督不上报。只是总得有人担责。知县已经死了,那泰仁?”

熊计舒暗暗琢磨,这个事儿的确得有人担责,不如把泰仁推出去。因而道:“泰仁治下出了这样的暴乱,知县都已经死了,他连个主张都没有。请大人与我一起题参泰仁。”

“自然自然。当今是励精图治的天子,本督有一个想法熊大人看如何?既然已经事发,咱们提一个改制之法也能叫陛下少追究些,你我一起给内阁上题本,至于以往几任督抚的盐政和现在其他县的盐政,就当不知道,只说是咱们防患于未然。”

熊计舒想了想的确是这个道理,满口答应,段之缙拉着他掏心掏肺,最后道:“先把这里的事情安抚下去,人我都带去总督衙门。而后你我商量商量,叫你的文启师爷写一个题本递上去,你看这样行不行?”

熊计舒见他真是上道了,自然是无有不应,“全凭制台大人做主,下官先去收拾县衙。”

段之缙叫他去,自己出去跟外边的人说:“你们也都知道,这盐政是朝廷的律法,任我是谁也不能变!”底下人又有愤色,段之缙赶紧道:“但是,我会跟皇上报改制之法,陛下天纵英明,定然会应允。自今日起,准灶户自煎自销,暂停计口授盐!咱们先如此维持着,到过年之前,定然能有个说法!”

语罢,段之缙又招来陈山,“回去跟夫人说,麻烦她派人查访地方,看还有没有类似的府县,尤其是白云井行盐的地区,倘若有就以总督的名义下令暂停计口授盐,准许灶户自煎自销。”

然后等着熊计舒领人清扫完县衙,一起去了泰仁的府衙。

两人坐定,段之缙先叫给他弄点吃的,一边吃饭一边叫熊计舒想法子。

熊计舒哂笑:“大人,我哪有什么法子,还是您说吧。”

段之缙送下口里的饭,“那本督就说了?既然官运官销不行,那就□□民销。取消定额,灶户自煎自卖,官府可以借给他们薪本,但是不用盐来偿还,而是用他们自己卖盐的钱。商贩自由贩运,也不必划什么盐区了。至于盐价,咱们只控制不能超过最高的限度,至于最低如何,就叫他们自己做主。”

熊计舒听了一顿,问道:“那何时缴税?”

“灶户们煎出多少盐,按照比例缴多少税。商贩们买盐引,每引三百斤,凭盐引向灶户购买食盐,只能买盐引对应的重量。这样咱们也不用等着先卖出去盐再跟他们催缴了。”

终于吃完了饭,段之缙把碗筷摞起来,洗漱净手,而后看着熊计舒一笑,“熊大人怎么不出声?本督的法子是好还是不好啊?虽说要严查越境私盐,但世上无十全十美的法子,若是没问题咱们就得写折子了。”

熊计舒讷讷称是,派人去找自己的文启师爷写题本,把事情的经过和改制之法都写了上去,段之缙看一遍没差错,直接拿回了总督府。

沈白蘋都要急死了,见他全须全尾地回来才松下一口气,问道:“事情现在如何了?”

段之缙把当时的情形和处理的方法都跟她说了,将折子递给沈白蘋看。

沈白蘋愤恨不已,“你怎么能饶过熊计舒?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急什么?”段之缙道:“盐政牵涉全省官员,我又不能将他的官帽摘了,此事事关重大,朝廷定然会派钦差来,在此期间得安抚住南诏的官吏,不能叫他们狗急跳墙。今晚上我就写奏折报给皇上。”

熊计舒有一点说的没错,倘若要查,从上到下都要细细地筛一遍,但段之缙怕的不是得罪人,而是打草惊蛇,叫县官府官们乱了政务。

沈白蘋愤愤地给他磨墨,段之缙提笔把熊计舒干的事儿都详细写明,又把此地盐政的弊端都写了一遍,最后请朝廷派钦差来一同调查并改革盐政。顺带把更改军队编制,减少马兵增加火铳的事情也说了,林林总总写了不少。

方要收起,沈白蘋又拦住他,“你远在

西南之地,和陛下的联系也就靠这些奏折了,不能这样干巴巴的。密折不入内阁,谈完了公事理应说说私事。我在衙门里听人说,这有一种茶叶名为普洱,口感醇厚,茶汤红润,但在京中这么多年却没怎么听说过,于是派人买了些。把这个茶饼随折子一起送上京,给陛下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