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208)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不是昌裕不管,而是以臣管君,如何能管得了啊!

皇帝瞪着他:“你刚才拦朕做什么?叫他死了倒清净!”

刘玳廷不敢出声了,直到毓秀进入乾清宫,不等行礼,皇帝便赐座,把折子递给毓秀看,毓中堂沉思片刻,“陛下,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赤砂人,朝廷要防范他们天花来残害边民。”

“你说的是,等会拟旨,先将牛痘仅供着西海等省份使用,西北军半年之内分批种完,两国交界一线,一年之内全部种痘……”处理起来政事,皇帝的思路也就清晰了,没一会儿便安排妥当,又问刘玳廷:“你觉得,赤砂人会不会在半年人撕毁盟约?”

“陛下,他们国内为继承汗位之事争斗不休,两三年内不会有结果,定不会在内忧之时再添外患。”

皇帝颔首:“朕知道了,你退下吧。”要给陈冲传密旨更换布防,难保纪祁不会叫额尔格套取了什么东西,他自己却不知道。

刘玳廷退下,室内就剩下了毓秀和皇帝二人,皇帝拽着老臣的手,不禁老泪纵横。

“朕……唉,一片苦心,全都付诸东流了……”

毓秀瞧皇帝一副一蹶不振的模样,便知是出了大事,“陛下何故如此颓丧,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纪祁这个畜生……”皇帝把肃王在西北干的事情一说,自己又气得头昏脑涨,毓秀不动如山,只安慰皇帝。

“老师……”皇帝唤道,毓秀在任大学士之时,还兼任尚书房的师傅,虽然一年半载也讲不了一次课,但师生的名分还在。

皇帝真情流露,握住毓秀的手,两眼充泪,“你是三朝老臣了,皇祖之时在六部当差,先皇时入阁,现在内阁之内你为第一,你活到这把岁数,有见过这样的皇子吗?”

毓秀道:“肃王这样,也是陛下的过失。”

这一句话叫皇帝冷静下来,毓秀接着道:“其他的王爷都是先入朝学习,再开始管部。譬如端王,十六岁入朝,六部转了四年,才开始管领礼部,管礼部的时候,也是以礼部尚书为主,二十二岁的时候才正式管部。”

剩下的话不用他说,皇帝也知道,肃王十八岁入朝,一上来就管礼部,他手忙脚乱弄作一团,偏偏有人给他收拾局面,他也就不知自己的斤两了。

皇帝唉声叹气,毓秀道:“事已至此,陛下对后继之人,可有什么打算?”

“你说纪祁,他怎么就不成器?”皇帝仍是耿耿于怀。

毓秀只说:“陛下,个人有个人的命数,做一个富贵闲人,未尝不是肃王之幸,百姓之幸,关键是后继之人。”

皇帝却在犹豫,问道:“你觉得朕的儿子中,谁能够担当大任?”

“端王。”

这也是意料之内的回答,皇帝却不甚满意,“他的脾气不好,虽说现在改了些,但朕觉得他和老二……他俩还有的闹。”

“端王现在亲善兄弟,对誉王也是一视同仁,可见已经悔改了。”

但做父亲的就是能察觉到不对,只是摇摇头。

他自己安安稳稳当上了皇帝,享受了兄友弟恭,便不想在自己的儿子中出现骨肉相残的景象,孰不知从古到今,弑兄杀弟者众。

皇帝想一出是一出,又想起了先太子的儿子,问道:“若是立太孙?”

毓秀以为他想立肃王的儿子,只觉得皇上疯了,急道:“陛下诸子均在,没有立太孙的道理,何况皇孙之父仍在,怎么能绕过其父册封其子呢?”

“不不,朕是说老大的儿子,他的长子今年也二十多了。”皇帝口中的老大,就是自戕的先太子,毓秀看着异想天开的皇帝,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皇孙自十来岁圈禁宫中后,虽锦衣玉食,但从未参与过政务,都比不上肃王,如何能和端王相提并论,不能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就拿天下人开玩笑啊。

皇帝也觉得自己异想天开,不再提此事,可是叫毓秀走了,又命吴祥去传皇孙来。

毓秀回到内阁,办了一天的差事,临了回了家,在书房里却不是个滋味,写了一封信交给管家,“叫个妥帖的人去做,把信送给端王去。”

等着端王拿道毓秀的信,十分诧异,纪祎替他展开,替兄读信,念得端王又气又笑。

笑肃王把自己的大好前程毁了。

气肃王干了这么大的事情,就只是回家读书。更气父皇宁愿去想劳什子皇孙,也不愿意对自己下定决心。但纪禅也明白了,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而有了巡捕、步军两营,只有人来求,没有去求人的道理。

纪祎给他揉脑袋,嘴里阴阳怪气:“人都有甚爱之子,不甚爱之子,若这是我们做的,皮都要掉一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