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141)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把沈白蘋吓得松了手,南瓜将落又被许嬷嬷一把接住,扁豆却掉了一地,被段之缙捡起来。

王虞见差点将那南瓜跌了,嗔怪地瞪了儿媳妇一眼,“毛躁些什么?这是我们南边的风俗,中秋夜里要摸秋,摸到南瓜就要生男孩儿,摸到豆子就要生女孩儿。”

语罢转向段之缙道:“你也二十大几了,我连个孩子毛都没看见。现在乡试考了,子嗣的事情也得考虑一番啊!”

段之缙手足无措,眼神漂移不定,眼见王虞要恼,哄道:“母亲,您饶了我吧,我每日读书到近子时,早上卯正又要起,成日住在国子监中,一月又只放一日假,我去哪给你弄孩子来?要不我从大街上给你逮一个……”

“胡说些什么!谁要你从街上逮的?”王虞嗔他一句,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哀叹一声:“读书读的,我连个孙子都没有了……我那些姐姐妹妹,四十来岁孙子满地跑,偏生我……”

话说到这,施姨娘虽也急着抱孙子,还是安慰道:“太太,现在还是读书要紧些,且国子监就三年,等着三年后出来了,大胖小子也有了,现在急着

催他们,也不能凭空给你弄出来孩子不是?”

说着,姨娘叫他们悄悄走,段之缙和沈白蘋就溜回了自己的致知斋,骇得一身冷汗。

第二日是八月十七,国子监正常上课,段之缙起的比往日更早,也不敢去主院给谁问安了,悄声回了国子监,还带了一大包五仁月饼,馅是烘香的南北果仁、芝麻、红枣和核桃仁,方叙墨也带了宫中赏赐的云腿月饼,说是南方贡上来的。

大家一味地说昨日放假的事情,没人开口提一句乡试考题,都既怕又盼地等着九月十五日放榜,方叙墨倒是心态好,对他来说,能参加乡试就是大成功。

谁知那边闱场阅卷的考官们却遇到了难题。

乡试分房阅卷,顺天府十八位同考官一人一间堂屋,先由同考官阅卷,择选优者推荐给两位主考官,称为荐卷。

一般来说,一位同考官只阅五经中一经的卷子,可今年却有一份朱卷不知往哪个房里送。

正堂内,正主考闻清远已经拿到了他应该拿的朱卷,一边翻看一边轻轻念叨着,“破题用‘也’,承题用‘夫’,起讲用‘意谓’,大结用‘抑’。破题用‘焉’,起讲用‘若曰’,大结用‘大抵’……”

对了!严丝合缝,这应当就是小葛的卷子……

闻清远脸上含着一丝微笑,外边的门被敲响,是内场提调官的声音:“大人,这有一份卷子,下官等不知往何处去送。”

闻清远身边的仆从从里边拉开门,提调官亲手把卷子送至案头,主考官第一眼见的,是那个赤红色的“官”字。

官卷……

没由来的,闻清远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他看了看头两张卷纸,除了字小些,书写倒很工整,破题紧合朱子,文风极正,但辞藻不甚瑰丽,还差点意思。

“这不是写的《诗》题吗?送到王路那儿去。”

提调官脸上说不出的神情,哭丧道:“大人,您往后看,他可不止写了《诗》题,他是二十三问都写了!”

“什么!”震惊之下袖子碰到了茶碗,只听得一声脆响,上好的粉彩摔了个四分五裂,闻清远顿感大大的不妙。

若是一般违规也就罢了,这写了二十三篇时文,到底算不算是科场违规也说不清,毕竟科场只规定了士子各认一经,却没说不能写五经。

这事儿自己做不了主,闻清远转头跟仆从吩咐:“去,将史大人和十八位同考官都叫到这来。”

考官们汇于一所,那一份朱卷被轮流传阅,闻清远终于开了口:“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此卷算不算是违规,如何上奏,大家伙商量商量吧。”

他虽受了葛礼的托付,但这次的事情可谓开国以来第一例,自己决不能自作主张,更何况堂弟又不是儿子,倒也不必冒这么大的险。再者出了这样的事情,葛礼怨天怨地也怨不到自己头上。

那有儿子的史鉴倒是想把这份卷子打成违规,但事关重大在场没人敢妄下决断,他扫视众人,对闻清远笑道:“虽说这事儿定然是要上奏,最后由圣上决断。但我个人却觉得这是违规,若以数量取胜岂非开不端之风?倒不如我们联名上奏,附上大家伙的意见如何?”

闻清远闻弦歌而知雅意,附和一声:“本官赞成史大人的话,只是阅卷事大,不如先将其他卷子阅完,再联名上折子如何?这样对朝廷、对圣上都有交代。”

同考官们嗫嚅半晌,也不愿意搅和在这一场事儿里,还是随大流安全些,于是纷纷点头,等着阅完卷后联名具折,讲明事情后严斥此为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