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136)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秦先生看着段之缙的眼神从焦虑迷茫一点点坚定起来,倍感欣慰,却不知这个胆子大的学生要在考场上干什么事情。

从次日起,段之缙回了国子监便闷头写时文,上午背书和经解,下午拿着《钦定四书文》练习时文写作,从一下午写六七篇一直写到半日做十来篇,众人都不知他意欲何为。

段之缙这边为了乡试废寝忘食,葛家也早早打算起来,全是为了葛观澜。

葛观澜这一生原本该是顺风顺水,誉王的三女,嫡妃所出,早早便封了嘉宁郡主,就等着及笄后嫁给葛观澜,叫一只金凤凰落到葛家来,谁知嫁妆都置办好了,好生生一个闺女就急病没了。

誉王是皇帝的亲子,为了全王爷的脸面,葛礼叫葛观澜为未婚妻守了一年妻孝,又向陛下求娶灵寿郡主。谁知陛下答应了,皇后娘娘横插一杠子,和端王一起把灵寿郡主的婚事捞到了自己手里。

本不是什么大事,葛观澜作为世家子弟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俊秀青年,虽说比郡主大了一些,可洁身自好,家里除了通房丫头连个侍妾

都没有,又难得适龄,想来兜兜转转,郡主还是要配给自家小子。

结果点背到这种程度,偏生就叫一块儿香饽饽落到了方家。

正经的龙子凤孙已经没有适龄的郡主了,葛观澜也二十多岁再拖不起,圣上给这个小子另赐了宗室女,只是到底不如郡主金贵。

不过虽然娶不到郡主,该替这个儿子谋算的东西也得谋算,葛礼在书房里嘱咐幺儿:“顺天府乡试正主考官是礼部尚书闻清远,副主考官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史鉴。今年年头好,底下商量的结果是从国子监内出解元,父亲估量着除了你还有谁呢?但是保不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父亲的意思是?”

葛礼笑道:“乡试首场考四书文三篇,五经文四篇。为父今日指导指导你,第一篇时文破题用‘也’,承题用‘夫’,起讲用‘意谓’,大结用‘抑’。第二篇时文破题用‘焉’,起讲用‘若曰’,大结用‘大抵’……”葛礼将首场七篇时文的格式与儿子进行了详细的约定,这就是葛观澜能够得中解元的保证。

儿子的水平葛礼还是有信心的,必然能够被同考官推荐到主考官那里,只要主考官从荐卷中找到了这些写作的顺序,就知道卷子是谁的了,那时葛观澜必然能为解元。

葛观澜到底年轻些,做这种事情还是有些担忧,犹豫道:“父亲,两位考官真就与父亲如此交好,敢冒风险做这事吗?”

葛礼哈哈一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无利不起早,闻清远的堂弟要从吏部调往户部了,史鉴的儿子就在户部做笔帖式,他们两个帮你就是帮了自己。”

再者,葛礼操作科举舞弊一事不是第一次了,熟能生巧,此次也是万无一失,毕竟连个查的证据也没有。更何况这次只给葛观澜一人操作,又有上头皇帝的旨意,能出什么问题?

大家互惠互利,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葛礼叫葛观澜到身前来,疼爱地抚一抚儿子的脸庞,叹道:“你是我快四十才有出来的儿子,上头最小的哥哥也大了你近二十岁,这么多孩子里边我最心疼你……为父日后如何也说不得了,只是放心不下你,无论如何也要给你挣一个光明前途。”

无论是婚姻大事,还是科举考试,葛观澜都该有最好的。

父子情深,母子之情更深,施姨娘、周姨娘和云霓妹妹都已经到京,段之缙特意请事假去城外接,几个人的气色都好,只是有些车马劳顿的疲倦。

一行人住回了原来的屋子,连科奴许久没见着段之缙也不认生,好大一只肥猫横冲直撞地往二爷身上扑,段之缙着急忙慌抱住,直坠得人胳膊疼。施姨娘望着儿子又哭又笑,怎么也止不住泪水。

晚上,大家合坐一桌用饭。

分隔一年多,却仿佛三秋不见,十五岁的少女亭亭玉立,在家中规矩学得极好,匙不碰碗,箸不击盘,食不出声,只是瞧着有些生疏,到底不是几年前被鬼脸吓得告状的女童。

段之缙没话找话,侧身问施姨娘:“姨娘可知四弟找了哪家女孩儿?”

施姨娘笑道:“自然是亲上加亲,娶的王氏女,从祖辈上看,绪儿还当唤一声表妹呢!你弟妹家里不甚富裕,人长得却好,又知书达礼,跟蘋儿一般会作诗,想来也能和和美美。”

“那为何不等着成亲后一起进京?”

施姨娘回道:“你弟弟很有志气,说是读书再多也得落到实处,正好安平县令少了一个师爷,他便去了,没想到县令大人一下子就相中了他,现在一边读书一边当着师爷,听说替县令省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