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旧制上还没有公主直接入政事堂的,但朝中如今的直系皇室血脉,唯剩一个李繁漪,坐主政事堂内的只能是她,虽有人反对,但长公主却十分体恤,从前的嚣张跋扈似乎都已成了过眼烟云,入政事堂的第一日,便提出左右二相共同议事禀圣的法子,堵住了台谏的悠悠之口。
她做到这个份上,比以往的李淮颂还要周到,再上书参本,就有些专门挑官家的茬的意思了。你进我退,彼此留个体面,是李繁漪的处事之道,但倘若再得寸进尺,此事未必能善终,众人都是人精,各退了一步,不好再说什么。
向皇帝将今日政事堂议政之事禀报完时,顾云篱也刚好诊完脉,与许温之仔细核对完今日的膳食。
在宫内,李繁漪与她边界处理得一向很好,遇见也只是恭敬地相互打个招呼。见两人明显有事要谈,顾云篱和许温之很识眼色地退下,退避于寝殿外。
目送二人离开,李繁漪上前细致地扶李准坐起身,问:“官家留我,是有何事?”
“……咳,先前知会你所做的事,办得如何?”
“人已经安顿在了大名府,这些日,每日都有太学博士为他授课,传回来的消息说,李磐聪敏好学,课业不曾懈怠,策论也甚有水平。”李繁漪瞬间明白了他所指的事情,推手如实答。
“这便好……如若淮仪真得回不来,伏玉啊,朕便只能拖你、咳咳!拖你来辅佐,你是我与尔容的‘第一个’孩子,自小对你倾注了多少心血,你不会不知。”
“爹爹的苦心,伏玉知晓,”李繁漪垂下眸子,“我不会辜负您。”
“桑家人只是暂时蛰伏,今后未必不会再东山再起,殿试一事只能衔制他们一时,时日一久……”他话未说完,又重重咳了两声,“如你所见,伏玉,我时日无多了,身边唯一可信之人就剩你了!”
“李家江山,绝不能成外姓傀儡手中之物。”他喘息了一声,“你说,如今该怎么办?”
“官家果真要我说?”李繁漪抬眸,看向榻上的李准。
“你说便是,你我父女一场,有什么话,不必遮掩。”
“淮仪下落不明,官家若想稳定如今朝中乱局,不如趁早做下决断。”如今李准迟迟不肯立下储君,便是有几分不听到太子最终消息不罢休的意思,但他自己深知,李淮颂与桑氏已经做出前几日的决断,便是朝局焦灼的象征。
他的病体,能不能撑到东宫确切消息传来的那日,又是另一说。顾云篱一向不会说好听安慰的话来宽慰他,身体是什么样,她便怎么样说,他自己作为这个病人,更清楚几分。
闻言,他终究是沉默了,靠在软枕后的身子缓缓陷了进去,漂游的目光中,李繁漪看见了一丝不甘。她明白点到即止的道理,见李准不答,便不再说话。
沉默了良久,他缓慢地眨了眨眼,再开口,又是另一个话题:“听温之说,今日右仆射嫁女?”
眸色闪烁了几分,李繁漪答:“正是,郎婿是自扬州科考进京的纪显允,如今在翰林院典簿厅任职。”
“他倒是从来都周到。”颤了颤嘴唇,李准笑笑,看不清究竟是夸赞还是暗讽,“替我带一份礼给他。”
*
林慕娴的大婚,作为府中的姐妹,林慕禾便必须亲自去为她添妆,坐在镜子前,她只让随枝盘了个轻简的发髻,带上一只山口玉冠,换了身淡雅的裙衫,预备出门。
顾云篱下值归来,正换好衣衫,拿了贺礼在马车前等待林慕禾,她没太用心预备这些,随意从上次恩赏里拿了些,包了起来搁在车上。
见林慕禾从角门出来,她又带上了白纱,这几日见惯了她不佩纱,双眼明澈的模样,顾云篱还有些不适应。
“久未戴这白纱,今日重新戴上,可有不适应?”她自然接住了林慕禾递来的手,轻轻将她一扶,坐上马车。
“还真有些,”林慕禾摸了摸双眼,“但……这也好,总能提醒我,让我记起从前经历的事情、光景。”
她穿得素雅,不像是个前去参加婚宴的人,顾云篱眸子闪了闪,知晓她的言下之意:“你想怎么做?”
坐在马车里,林慕禾暂时拨下眼纱,那双眸子因车内稀薄的光,显得有些阴沉:“大姐姐大婚,是她一向最看重的东西,往日的那些祸事,不也因此而起?”
“是而,我既然作为妹妹,自然要好好为她祝贺一番。”她笑了笑,从发间取下一只银钗。
那只银钗,顾云篱认得,她抿了抿唇,缓缓覆上她的手:“今日林慕娴大婚,以他们的重视程度,想来不会做过分的事,我去不了新妇院子,你在里面也要注意自己,若有不对,定要来前厅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