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计小玲问的意思,所以用吃的把把话岔开。学校找他谈过了,希望他以后能够留下,周扬也没拒绝,也没答复,说会考虑考虑。
他和范老师两个人也聊过这个问题,范老师表示遗憾他自己,因为他的家里情况,只能回家乡。他本人很想带着媳妇儿子出来,但是阿月的情况出来不如留在家里。
八月中旬的时候,范老师堂婶带着阿月和孩子回家乡了,把个范老师惆怅半天,他很希望老婆孩子留下来,哪怕过了中秋再走也好。可是他堂婶,一定要带着他们母子回去,再就是,阿月在这语言实在是不通。
周扬是知道计小玲是不会同意他留下来,父母那里他也没提,因为他自己还没有考虑清楚。
这会儿计小玲试探的问,周扬只好把话岔开。
这样模凌两可的话,计小玲是不满意的,她想等哪天跟周扬父母说一下,提个醒。
第二天中午去吃饭的时候,周扬的父亲说接到了在南疆他堂姑的电话,也就是去年来库尔哈请了周扬夫妻吃饭的丁明生的母亲,周扬要叫姑奶奶,知道他们来将,邀请他们去南疆做客。周扬听父亲话里的意思是挺想去,这会九月初月中旬,这个月份外出还行,周扬就鼓励父母去一趟。本来,八月份的时候打算去南疆,就想拐到亲戚家一趟的。
他同时又邀请岳父母跟着一起去,计母拒绝了,说坐火车晕车,路太远不想动弹,就留在这。
周扬要给父母订机票,周父不让,说坐火车可以看南北疆一路风景,出来就是到处看看,又不赶时间,天上飞来飞去的不安全。
周扬只有作罢,其实知道父母是想省钱,除非是提前订到打折机票,价格和火车票差不多,不然父母是找各种理由做火车。
这才是朴实的长辈,而周扬以前认得的一个人,同样农村出来的,那他父母就跟身上图了金似的,那个挑剔,出门必须飞机,几步路要打车,以为他儿子真是山沟里飞出的金疙瘩了,儿子结婚后,硬是觉得儿媳配不上他儿子,搅和散了。
周扬很庆幸自己没这方面困扰,岳家也不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那种长辈,当初和计小玲相亲前,他也专门问了女方家庭情况,他不想娶一个用自己小家来补贴娘家弟弟一辈子的媳妇。
幸好岳家人和他父母一样淳朴,有个小舅子,周扬和他也很合得来,计小强懂事又自强,不会是个啃父母啃姐姐的吸血虫。
越是这样的家人和亲戚,周扬更不能做事只考虑自己,妻子为他做的退让已经够多,他要替妻子考虑,也得替父母考虑。
所以这就是他考虑工作之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初来支教,父母是赞同的,但他怕妻子不愿意,报了名后才说,这是他头一次这么做,也知道不应该,幸好和计小玲说通了,之后也相安无事。
但是否留下来,可不是小事,他必须在家人的同意和支持下才能决定。
想到这,周围突然灵醒,自己是愿意留下来?要不为何一直考虑的是家里人反对,如果他自己不想这个事,还考虑家人的感受干嘛。
周扬迷糊了,他要好好考虑,撇开家里人,就他自己,是否真的愿意留下来,这可不是支教几年将来还能回去,如果决定留下来可就是一辈子,将来的孩子也得在这出生和长大。
而自己是否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第144章 144 原味
周扬选了周末送父母去w市坐火车去南疆,和表叔丁明生通了电话,表叔说放心,他亲自去车站接,会好好招待好表哥表嫂。
之后周扬联系了董江,说有空见个面,他就不去董家看董江父母了。董江知道周扬那是有话和他说,就说了个地方,在那碰面。
周扬打车去了,是个咖啡厅,里面很安静,进去后,悠扬的萨克斯曲轻声回荡,人不多,有情侣靠在一起窃窃私语,也有一个人独坐着在沉思。
找了个里面位置坐下,周扬要了杯咖啡,原味不加糖,他喜欢喝带点咖啡本身的那种苦味的原味的,而计小玲说有股糊了的味道,女人喜欢喝加了牛奶的,所以街上的奶茶大多数是女子买。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个,周扬偶尔会去坐一下午,他喜欢那种的感觉,自己戴上耳机,舒服的靠在沙发里,拿着书看,喝杯浓浓的咖啡。
有家了,在家里试过,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时他就有一个念头,将来我老了,就开这么一个,不为赚钱,只想要那种感觉。
而毕业工作成家后,没有那种心境了,因为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得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想的最多的是我努力做事,做出成绩,在社会上有我的贡献,我还得要担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