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人友好、和睦的气氛下相处愉快。男人不会想那么多,每天喝茶聊天,出去走走,遇见同楼的人互相介绍下。
周母计母也会一起买菜做饭,和楼下的带孩子的奶奶或者姥姥聊聊孩子,遇到乡音的更加亲热。
周扬下了班回来吃饭,晚上和计小玲骑电瓶车回去。
计小玲给他说了徐会计找个事,周扬也同意,说爸妈回内地起码要过完中秋,不能总陪着四个老人吧。
周扬还开玩笑说道:“我就觉得你去了好多余,你看人家两对相处多好,多你一个,还得分心来招呼你,所以还是算了,你别去天天打搅了。”
计小玲抿嘴笑,她更愿意上班,天天陪着,想方设法找话题说,她也累。
第二天,徐会计带着她去了房产公司,好巧不巧的就在桃园小区大门外的一座四层小楼。楼下是店铺,楼上全部是办公,不是住宅楼。
见了温副总,面试了下,谈不上是正规面试,熟人介绍,彼此说了下,计小玲介绍了自己的大学和工作经历,然后就上任了。
公司不大,是一建设集团的下属公司,老总占有股份。
财务就会计出纳两个人,会计姓廖,说话干脆,和计小玲交了工作,她好奇问道:“听徐会计你老公是来支教的,哪个学校?”
等计小玲说了后,廖会计哎呀一声,说道:“我就是那个学校毕业的,每次从那路过都想去看看,最早的教学楼一直还在,现在可比我们那会上学条件好多了。”吧啦吧啦说了一堆。
得,又是个自来熟。这样好,因为计小玲性格腼腆,这样性格的同事就会很容易熟络起来。
计小玲发现奇怪的现象,在江南上班,张燕性格是如此,主动和她结交,来了边疆,遇到黄静也是如此,现在的廖会计,没几天就熟悉的可以挽着去吃饭了。
回去给周扬说了这事,他说道:“爱说话的人愿意和不怎么爱说的来往,因为她可以说个痛快,要是两个都爱说,那就是抢着说话,不痛快。”
计小玲想想也是,曾有好友同学嫁人后,夫妻俩都是爱说的,每次一起吃饭,两人同时和计小玲说话,她都不知要听谁的。
第142章 142 跑回
周扬夫妻开始上班,下班回桃园小区吃饭,计小玲离得近,回去早,帮着一起做饭,而婆婆和妈妈都不让她动手,说上班辛苦,回来就歇着。
计小玲上班的公司里的潘副总,中等个子,有点胖,见人一脸笑眯眯,上了几天班,有次他请客吃饭,计小玲给家里打了电话说不回家吃饭,他们就在公司附近餐馆里点了几个菜。
两个财务一个施工技术员加上潘副总,要了个小包房,进去坐下后,廖会计就说道:“潘总,今天啥日子呀?怎么想起请客了?”
“吃饭的日子,今天我媳妇回了娘家,我自己懒得做饭,一个人出去吃没意思,好久大家没聚聚了,那就出来吃个饭。”
廖会计笑着说:“那我可盼着你媳妇经常回娘家,这样我们就有口福了。”
“先享了今天的口福再说,计出纳今天点菜,喜欢吃什么点什么,别客气,这家菜味道不错。”
潘副总把菜牌递过来,计小玲推让说:“潘总,你们点菜,我就怕点菜,不知道点啥,我家出去吃饭,我都是他们点啥我吃啥,我没啥挑嘴的,啥都吃。”
廖会计接过菜牌说:“我来,小玲南方人,点个鱼,大盘鸡就算了,昨天才吃过,来个椒盐排骨,那个香芋卷上次来吃过,小玲肯定喜欢,其余的潘总点吧。”
技术员姓刘,有点内向,潘副总问了他一下,又加了两个菜。
潘副总很健谈,问了问计小玲南边的情况,说只是去旅游去过。
廖会计说道:“潘总年轻的时候,不是他自己跑回来,也是大城市的人,没准还能成大老板哪。”
潘副总一笑,眼睛眯起,圆圆的脸跟弥勒佛似的,“什么叫跑回来?跟做坏事似的,我那是不习惯,还是愿意回来。”
二十多年前,有个政策,有几个大城市的支边后代,可以让一个后代回去,安排户口,等待安排工作,那个年代,可是大好事,潘副总那时年轻,刚二十出头,他回去了,可是过不习惯,还是回来边疆。
廖会计羡慕的说道:“那可是津门市呀,挨着首都,多少人想去,可潘总跑回来了,你说可惜不可惜?”
计小玲也奇怪,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好机会,别说二十多年前,就是现在,一样还有多少人想去这种大城市哪。
“这有啥可惜的,我现在一样过的挺好。”潘副总开了饮料,刘施工员给每人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