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年代体坛新星[乒乓](9)+番外

作者:掌中城 阅读记录

朱淇的心脏乱跳,太阳穴猛得跳了好几下,但头脑却依旧清晰。

“个人名义?”

“对,但是赢了不升国旗不放国歌。”

“那你省队怎么办?”

“不干了,老子也跟那孙子掀桌子了。”

“我可没有钱请你。”

“没问你这小财迷要钱!”

何千路从身后变出来一个团成团的报纸,一张张拆开,把里面的东西递给朱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那个破球拍真的不能再用了,木芯都打烂了怎么能打三大赛之一的世冠杯呢?拆开看看。”

朱淇一摸到轮廓,就大概知道这是什么。

一把崭新的球拍躺在她的手里,把柄处有红色火焰纹路,像某种鸟兽的羽毛。

这是何千路请了两天假,特地跑到制作职业运动员球拍的朱雀工厂,从挑木材到定板,完全按照朱淇用拍习惯制作出来的。

他说:“哥要送你去世冠杯的金王座。”

世冠杯。

两年举办一次。

冗杂了羽毛球、排球、篮球、田径、游泳、竞走、乒乓球等诸多赛事。

但是所有项目都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和季军。

这就意味着,十五岁的她和全世界的种子选手v做第一次竞争。

何千路眯眼:“世冠杯,聚集全球各国前三排种子选手,可不是你18岁以下的小孩过家家,史称登基之战,你敢不敢打?”

朱淇斩钉截铁:“敢!”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

职业道路的豪赌,她在姓名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5章 澳宫世冠杯①这样的孩子没进国家队只……

向国际乒联递交了报名表和报名费用之后,这段时间朱淇就先住在宾馆里。

何千路在金陵郊区找了个有乒乓球桌的小学,校长看到朱淇有运动员证,以为是省队运动员出来“加餐”,表示可以免费借用他们球桌和学校操场。

距离世冠杯还有两个月。

报纸上说,各省成绩优异的球员已经被送去青年集训营基地。

时间也很巧,朱淇打完世冠杯,应该也是青训营里进国二队名单出来的时候。

这次参加的女乒苗子有108个人,像上梁山一样浩浩荡荡。

这108人里面,能进入国家二队的只有3-5人。

朱淇合上报纸,掰着手指算概率。

尼玛,这都快赶上以后考公务员了吧?

不是说这两年没啥人练体育了吗?

何千路不以为然:“这才多少人?当年老子那一届,男乒苗子都三百多人,那才叫真正的群雄四起、关关难过关关过。像你知道的什么高晓峰啊、黄大旭啊、刘满啊……都是我那一届的人才。光打队内大循环,就打了整整一个月,还因为人太多分别打了两批,我的腰间盘积水就是那个时候打得。”

“牛掰。”朱淇竖起大拇指。

小学的校长也很喜欢打乒乓球,经常来和朱淇切磋。

朱淇深知人情世故,每次对打的时候,赢三个球、输两个球。

准备给分的时候,朱淇就故意打一个不转球过去。

得分的时候还故作很吃力,主打一个情绪价值给满。

校长被她哄得眉飞色舞。自掏腰包请她喝水。

朱淇一边喝,一边跟校长说:“我要是能拿奖金,我就买十台乒乓球桌送给学校。”

校长笑着摆手:“哎,这倒不用,国家每年都拨教育资金。你这妮儿打球有灵气,以后多给江淮省增光、给国家争气就行了。”

听到这句话。

朱淇心中无味交杂,最后变成灿烂一笑:“我会的。”

在决定要去参加世冠杯之后,朱淇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舅舅和舅妈从小都是以支持朱淇为主,从不过问旁的,朱淇说要去打比赛,舅舅和舅妈就是:“比赛加油!拿不到名次也没关系,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而小姨和小姨父就比较清楚中间的道道。

自从朱淇六岁来到舅舅家,跟着体育老师的小姨父练了一个寒假的乒乓球后,小姨父就惊住了。

球拍一握在手里就会颠球、不到三天就能连续击球,练了一周就能和别人对拉,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接带转儿的球,而这个时候和她一起启蒙的孩子甚至连握拍姿势都不标准呢!

天才!

绝对是天才!

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其他老师们也说:“这孩子简直就像是孟婆汤没喝完,带着前世记忆投生的天才。”

……嗯,怎么能不算是呢?

小姨父告诉小姨,小姨又告诉舅舅:“这孩子一定要好好培养!千万不能耽误了!”

舅舅听了之后立刻托人给朱淇找了当时唯一有乒乓球特色学校的辅导托班,里面的老师都是退役之后的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