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年代体坛新星[乒乓](669)+番外

作者:掌中城 阅读记录

整个第四局,港队打得特别出彩。

黄嘉嘉和森宇南敢于出手,而且配合得当。

森宇南本身又是特别稳定的选手。

以前在国家队训练的时候,男队教练们就观察过森宇南的训练,知道森宇南对球的掌握非常完美,想要控制球的落点很轻松。

“你看他的站位,和接球的时间点。”阿水侧首对坐在自己左后角的佐佐说。“他现在站在中远台的位置,就是为了在球从上升点下落的时候找一个球速和旋转都最弱的时间点进行回击。再加上对球的掌握,能够让他们把球再重新拉回到球桌上。”

港队把球打过去、然后对面从中线打过来、港队再接球。

白球在球桌上面呈现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路径。

央视解说当中也跟着评价:【整个“三角战术”非常成型,明显是对麒麟组合进行过专项研究的。港队两个人在搭配接球的时候,对球的落点掌握也非常细腻,而且还能控制球的来向,所以只要朱淇或者宋临州在接中线球给上旋球的时候就会被港队的下一个人反手挑打。】

打着朱淇和宋临州的身形挪动时间差,频频得分,拿下第四局。

中场休息。

所有人看着屏幕,双方球员走到自己家教练面前,一边拿毛巾擦汗一边听教练聊对战思路。

虽说中国内战不分配场外指导,但是港队教练认为自己家球员第一次打入了世界级的决赛,怕黄嘉嘉和森宇南拿不准还是要求分配场外指导,任心华就同意了。

徐冬对朱淇说了很多,朱淇也没见过港队在这次混双比赛里用过这个三角战术,估摸也是专门为他们俩准备的新战术。

第四局打完,朱淇脑子确实有点儿乱。

因为这是在比赛场上难得一见的,她跟宋临州被对手牵制。

喝了一口水。

还是徐冬特地买了个保温袋,在里面装着冰水。

冰冰凉凉的液体顺着喉管灌入,朱淇的脑袋也清晰了一些。

很多人都说他们是世界第一混双,但也是在很多次丢分和失分中找出来的默契。

其实在麒麟组合刚刚搭伙比赛的时候,因为一开始默契度不高,经常会被一些老搭档、老球员在对面压着打。后来在国内比赛打得多了,两个人手也顺起来了,被放出去打亚洲比赛的时候就顺利多了。

这个场面忽然就让朱淇想起来他俩刚组队的那段时间。

他们也曾

经有过跌跌撞撞的磨合时间。

那段时间因为两个人步伐不熟悉、球路不熟悉、再加上又是左右手搭配,虽然在护台方面有优势但实际上左右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系。

右手都是抽球、左手更擅长拨球。

打过去的球连飞动的弧线都有明显区分。

每次遇到的对手都不一样,也会有一些千奇百怪的战术,以及针对他们的各种打法,可还是经过一场场比赛这样磨合下来了。

“没事儿,一会儿我跑快点,给你留反应的时间。”宋临州拧上手里的水瓶,看了一眼暂停时间,还有最后三秒。

裁判已经做出手势,让双方球员尽快入场了。

朱淇补充好体力之后,脑袋在短暂的半分钟里也想好了后续的步骤。

确实应该尽快抛开,但不是只有宋临州一个人跑……

在大比分被港队拉平的情况下,对于中华队来说其实很有压力,因为前期扩大的优势已经被港队追了上来,除非第五局也能拿下不然的话后面的场次只会更艰难。

第五局开始,依旧是港队占据锋芒。

黄嘉嘉这段时间不见,球技也暴涨了很多。

大概是因为港队只有黄嘉嘉一个女球员独苗苗,虽然后面又加入了一位女球员,但之前基本上都是在跟港队男球员一起训练。她的球风很像男球员,都是以前三板技术为主,而每一个球都在削球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弧圈球的强旋转。

这种能强行改变旋转然后塑造弧圈球的打法,也就只有黄嘉嘉能打得出来。

朱淇和宋临州一开始也想过用躲球的方式,来给另一个人塑造击球的空间,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

因为朱淇弯腰躲球的时候,发现球是往下沉的。

球是下旋转。

宋临州想要捞一把,结果打过去的球也是下旋球,要不然触网要不然就出台,还有一个不小心打到了朱淇的身上。

朱淇一听宋临州接球的声音,就知道这个球估计悬了,结果后肩膀传来“啪”的一声,她无奈地揉了揉被球打到的地方回头看到宋临州一脸歉疚。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看台上传来一阵哄笑。

他们很爱看这种乐子。

朱淇摆了摆手表示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