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年代体坛新星[乒乓](660)+番外

作者:掌中城 阅读记录

“他们老看咱们训练干嘛啊?”阿水喝了口水,汗水一颗颗顺着脸颊滚落,领口都被汗水浸湿。

“不知道,我看还有长着外国脸的人带摄影机过来。”秦小八也跟着喝了口水,然后拧上瓶盖。“这又不是比赛,有啥好看的?搞不懂。”

“估计是想来看看我们的状态吧。”宋临州脖子上挂着毛巾,用毛巾角擦了擦头发。“露露和卡里布他们回去之后,发展得很不错,这两年在他们那边的赛事里打得特别好,世排也一直在前十徘徊,所以可能很多外协也想要来学习一下吧。”

露露当年在国家队“留学”的时候,就初展天赋。

朱淇虽然觉得自己属于努力和天赋对半分的,但偶尔也觉得好像自己确实天赋占比更高一点,也算是国内外公认的天赋流选手。

但当初看到露露在国家队的训练时才感觉,其实真正的天赋流是会让人绝望的。

露露出生于巴基斯坦,毕竟和印度挨着,很多习俗和思想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她能以女性身份站在世界赛场上,就已经突破了很多阻碍,所以在国家队训练的时候也非常珍惜。

几乎每次朱淇训练的时候露露都会在旁边跟着看,也许一些中文听不懂但是她会自己回去消化。

朱淇有几次看到露露颇为努力,就简单指点几句还教了她的超底线发球。

超底线急速奔走式一直都是发球里面最高难度的,当初朱淇练的时候,差不多练了三个月才能保证成功率,不会发球自杀。后来又练了很久,差不多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一年左右,才能让每一次发球都可以保证压网非常低、质量非常高。

秦小八练得时间更久,从他9岁开始练,12岁的时候才达到朱淇练了一年的效果。

但当时露露每天抽两个小时来练发球,不到半年就能打出质量很高的发球。

当时猫猫还笑着说是朱淇教得好,但实际上朱淇自己知道那是露露自己的手感天赋在里面。

天赋这种东西真的很难说。

就像平时讲一道数学题,有的人必须要分步骤讲解得异常详细,都不一定能看懂。但有的人只要说一遍就能明白,然后自己去解题。

朱淇没怎么看中东这边的比赛,但世排的变动倒是一直关注,露露基本上在中东的比赛一场都没输过,这次世运会和莫斯科世运会比肯定也今非昔比了。

可能是看到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很多也想要提升自己家乒乓球技术的外协队伍,就过来看看中华队的训练。

人群里面还有几张眼熟的面孔,基本上都是之前经常碰面的对手和各自教练。

见朱淇训练的时候中间休息,有几个还过来一副想要跟朱淇探讨几句的意思,主打一个笑脸相迎。

朱淇看着一张张大白脸,冲着自己龇着牙乐,就只是礼貌性地回应了几个单词。

这个时候她最喜欢装听不懂英文了,不然还得跟这群人脸贴脸聊一堆有的没得。

很多老外还特别喜欢用特别夸张的表情说话,听说是因为他们那边的人觉得活泼、外向才会受欢迎,所以每次说话的时候就喜欢把表情都表达在外面。而对于一些内向、不爱说话、不爱笑的人,也会有一些美式霸凌和排挤。

“真好啊,我姐这算是体育明星了吧?”秦小八挨着桌子,用毛巾擦了擦滴到桌面上的汗水,看着朱淇为了把这群老外送走,开始一个个给他们签名的样子感慨道。“上次去横滨打公开赛也是,日本队那个在原香喊来了一堆记者,对着我姐拍了半天。让她签了二十多个名,才让我姐走。这叫什么来着……哦,国际化效应。”

“大满贯啊,这不是应该的吗?”阿水放好自己的毛巾,准备下一轮训练。

混双的训练有几天,朱淇他们就围观了几天。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混双比赛开始。

朱淇和宋临州的32进16比赛转播现场,体育频道也早早进行了开场白,铺天盖地都是各种体育赛事的宣传。

中国过了千禧年之后发展极快。

之前参加莫斯科世运会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要蹭一些有电视的人家里观看比赛,但今年电视普及度呈火箭式上升,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里都有一台小电视。

而黑白电视也变成了时代的眼泪,彩色电视机荧幕里虽说很多色彩度不是很高,有的时候出现在屏幕里的人影太多还会花屏,但已经比之前黑白色的观影效果好很多了。

朱淇家里的四个大人也赶了个大早,提前半个小时就备好一切瓜果点心坐在电视机前,准备看比赛。

“现在人人家里都有电视机了,还是往年好啊,一群人凑在一起看多热闹。”舅舅一边晃着蒲扇,一边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