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很苦,很多打不出来的人早早回到学校,继续走正常人的人生路线。
同样也非常枯燥,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事情,没有任何例外。
甚至有时候朱淇趁着脚伤回朝京体大上了几个公开课。
因为拿了世运会的女单冠军所以
成功保研,现在正好是本科毕业过渡到研究生的阶段。
谁能想。
世运冠军也得在导师面前刷学分。
但是能在校园里看到很多鲜活的面孔、不同的人群都觉得很有意思。
朱淇不常来学校,从十五岁开始就一直被“关”在天坛东路。虽然这些年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国家、很多赛场,但完全没有任何到处游玩的时间。
在学校的生活……感觉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去学校送资料第一天,朱淇就被同学们认了出来,毕竟在她刚拿完莫斯科世运会和“米里亚姆”杯复刻杯的时候,学校都在大门口拉了横幅祝贺。
很多老师也会拿朱淇的比赛事迹在学校里做宣传。
然后在被认出来之后,朱淇开始成为同学们之间的谈论焦点。
“哎哎哎是不是她是不是?”
“是是是,和电视机里的一样哎!”
“电视里看着小小的一只,没想到还挺高的嘛。”
“可能是因为身边的队友都比较高吧。”……
现在的学生也比较含蓄,不会藏在树后面用手机对着拍照然后上传到网上,毕竟有手机的人都是极少数。他们顶多就是在迎面碰到朱淇的时候,会好奇地投过来目光看几眼,然后在小声讨论几句。
这些年来,这样的遭遇已经屡见不鲜,朱淇也习惯了,现在进化到可以自动过滤掉身边人一切的目光和议论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这也是在国家队这么多年,每逢大型比赛都会被任心华拿大喇叭轰炸的效果。
只要一进入状态,朱淇就直接进入了无人之境。
旁边谁不管说什么,都没有进入朱淇的耳朵。
上午递交完申研资料,本来打算中午挨一挨算了,在图书馆里坐一会儿等到下午再跟导师聊几句论文的事情就可以回国家队了。
朱淇的脚还没完全好,虽然不需要拐杖拄着了但走路还有点儿瘸。
平时在国家队的时候都是阿水和秦小八跟在旁边扶着她,但是他们俩考了沪体大,跟她不在一个学校所以现在就只能自己一个人。
猫猫的腰伤还不能动,每天除了吃饭和洗漱的时间能起来活动活动,平时都得在床上趴着。
本想着一整天都要自己呆着,没想到大中午的在学校里闲逛的时候,忽然有个人从后面拍了朱淇一下。
朱淇一回头,看到宋临州背了一个登山包,额头上还有些薄汗看起来像是一路跑过来的样子冲着自己笑道:“这么巧,一来到就看见你了。”
“你怎么来了?”朱淇有些讶异。“你不是早就毕业了吗?”
“来拿资料。”宋临州从刚才就看到朱淇在学校里瞎转,一猜就知道朱淇还不认路,就提议带朱淇去食堂。
学校的食堂和国家队的食堂有一定区别。
国家队的食堂严格按照各项指标,很多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材都不能食用。
学校的食堂对种类的要求标准稍微松一点,毕竟这些学生有一些不需要参加世界比赛,但种类繁多看着让人特别有食欲。
但朱淇和宋临州还得打比赛,只能自己忌口。
朱淇就要了一份豆腐鸡汤面,两个人坐在靠门的位置打算简单吃点儿。
四面八方都是和朱淇差不多年纪的学生们。
体校一般都是男生居多,但能进入体校的女生们也都是最拔尖的那一批,看起来各个都很有精神气儿。但是体格和国家队的球员比还是要逊色一点,毕竟运动量没有国家队的多。
“你的脚好点儿了吗?”宋临州坐在朱淇对面,小声询问。
朱淇咬了口面,“嗯”了一声。
她的视线被正对自己的一台悬挂大电视吸引。
首都的学校就是设备齐全啊。
在这个时候连公共电脑都支起来了。
很刚好,电脑里在播放这次乒乓球全乒赛的比赛录像。
大概率是因为朱淇拿了复刻杯,也让学校觉得脸上有光。
而朱淇观看的时候,正好播放到了男单的八强赛结束。
秦小八和森宇南的比赛现场。
森宇南以一局大比分的弱势输给了秦小八,在接受港队记者们的采访,虽然对话内容里说的是粤语但是有简体翻译。
记者先问了森宇南对这次比赛的看法,森宇南身上套着港队的白底紫红条纹的运动服,回答得也不卑不亢:“秦晌的表现很优异,基本上没有任何失误也不给机会。在比赛后期的一些续航上,我不如他,所以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