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球是真硬啊!刚才朱淇拉过去的时候加了一点侧转,昔灵恩果然出台了,朱淇胆子是真大啊!居然敢在这么高速运转的速度里给变化!】
【连续对拉了二十一板,这个反应能力和相持能力不是靠练就能练出来的,这两位球员的天赋水平也非常拔尖。】
【这让我想起了上午宋临州和吕耀汉的一个球,虽然也是多拍相持但是他们两个人打的时候都是等着对方先失误,但朱淇是主动上手给变化,主打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可能就是八一队的一种风格,之前我们看八一队另一个小男孩打球也是这样,就是喜欢硬对硬。】
【八一队,没有一个软蛋。】
央视解说在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刚好俄罗斯主办方的镜头被推进到了看台上身穿中山装的一位老先生。
老人已经经历了七十余年,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让全员为之惊艳的一个提气球似乎并没有引起老爷子的情绪波动,他气定神闲地看着场上自己门下唯一的女将在大杀四方。
但距离最近的人或许能看到,老人饱经风霜的眼眸里微微有些晶莹泪光。
乒乓球队六块金牌,混双、女双、男双、男单都拿了。
现在还剩第五块女单和混团。
朱淇这次女单的每一场比赛,他都看了。
年轻的生命力,很容易带动人的情绪,让上了年纪的人想到自己曾经也有过一段青葱岁月。
她在球桌旁边跳动、奔跑、挥拍。
每一
次前行的背后仿佛有无数只手在地面托举,让她尽可能地飞得更高。
白球撕开空气的破空声,几乎每一次飞腾都犹如脱弦的穿云箭,引来台上无数千军万马的尖啸。
昔灵恩和朱淇都属于近台选手,很少会退台防守拉远球,所以两个人在近台对轰的时候拉出来的球又快又好看。
噼里啪啦。
仿佛有火花四溅。
【朱淇已经杀疯了。】央视解说。
【她像一个女战士。】法国解说。
【手里握着的是她的武器,她可以用这把球拍占据任何一个国家的最高1领奖台。】俄罗斯解说。
【听说她以前的教练是何千路,那个因为涉嫌□□易被国际乒联无限期禁赛的球员……】英国解说。
【……但是这都不影响她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我想未来将会是属于她的时代……】
身上的疲倦和疼痛已经完全被忘记,强大的意志在主导这个身体。
佩剑已经磨好。
她早已身处江湖。
【9:9】平了。
第19个球,朱淇反手变正手大角,打了昔灵恩一个措手不及。
昔灵恩接球挂网。
进入朱淇的赛点。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捏着一根筋,直勾勾紧绷着,随时会被小白球砸中。
朱淇感觉自己的手心热得发烫,浑身上下犹如着了火似的,让她每一处经脉都极其紧绷。
最后一个球了!
最后一个!!!
所有人的脑子里都炸开了这一句话。
猫猫差点儿直接从床上站起来,幸亏寸指导死死摁着她:“哎,你的针还没拔完呢!”
朱淇的发球局。
昔灵恩站在对面,紧盯着朱淇抛起来的小球。
是超底线?还是勾手?还是逆时针?
白球在她眼中逐渐放大,和扩张的瞳孔重叠,覆盖住了原来的光芒。
昔灵恩的肌肉反应快于脑袋,她的手已经开始做出挥拍的动作,球被成功推了过去。眼角余光看到朱淇做出了微微向右侧身的动作,是要跟她拉正手弧圈吗?
昔灵恩迅速倒拍,换成黑面准备也和朱淇一起对拉弧圈,做最后的抵抗。
可是——朱淇拉过来的球居然带着削出来侧转,昔灵恩用接弧圈球的方式去接的时候,球直接飞向了右侧——
然后,球在缓缓下落。
距离球桌还有十厘米、五厘米、四厘米……越来越近。
不对!
昔灵恩的心脏漏了一拍!
她知道,自己被朱淇的假动作骗了。
朱淇没有拉弧圈球,而是轻重结合,拉了一个正手直球。
时间线在这一刻被放慢了。
球在距离球桌白线边缘还有一毫米的位置——直直飞向了地面。
朱淇的举动也跟着慢了下来,身上鼓鼓作风的衣摆随着动作摇晃,犹如女将军背后披着的战袍,迎风飞舞随时挥军南下。
哒。
球在地胶上弹了起来。
哒哒。
弹了第二下。
啪嗒。
裁判翻动了一下计分板。
朱淇看着裁判的手指捏着自己名字旁边的分板,在“10”变成了“11”的那一秒,她脑海中突然犹如走马观花般浮现出很多回忆。
从昨天和杰米的比赛开始,到筹备这次的世运会,第一次获得“米里亚姆”杯、加入八一队、第一次参加世运会混双、15岁那年和何千路去参加世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