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看着阿水,常红霞突然就能理解徐冬看着朱淇时的心情了。
那是一种自己亲手带大了的孩子,在世界最闪耀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欣慰。
以前做球员的时候,常红霞拿过世冠杯、拿过“米里亚姆”杯。
但她缺了最后一个世运会的金牌,没有办法凑集“大满贯”的拼图。
这是身为运动员的最大遗憾。
东京世运会,是她梦碎的地方。
莫斯科世运会,是她作为教练,随同新一批的运动员们重新征程的地方。
看着那两个年轻又朝气蓬勃的女孩,为自己拿下决赛第一局而欢呼雀跃的样子,常红霞有一瞬间想起了自己的二十岁。
浅浅的薄汗在额角处渗出,面目清秀而又恬静,但一握住球拍又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曾经,她也是站在球桌旁边的一员。
跟着徐冬和老一辈的队长,到处奔走征战。
为了国家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爱,在国门口苦守。只有等待新一波的接班人,才能功成身退。
常红霞不着痕迹地抓了一下略微湿润的眼眶,开始进入技术分析阶段,先跟猫猫说了几句注意事项、又转头告诉阿水刚才拉球时的问题。
三个人在挡板里外忙得不亦乐乎。
旁边的观众们伸长了脖子想知道她们在说什么,但是奈何距离太远听不清,只能看到猫猫和阿水两个人频频点头。
这边裁判宣布暂停时间到,猫猫和阿水双手一握、各自拎着各自的球拍走到球桌旁边,准备完毕。
场边观众们的欢呼声愈演愈烈。
正对面有一伙人,手里晃动着韩国太极旗,仿佛故意和这边儿中国球迷们较劲儿似的,一声比一声高。
第一局刚被中华队拿下,中国人怎么可能惯着你?
一个人亢奋之后很容易带动身边人跟着一起亢奋,随后加入呐喊大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甚至连很多拖家带口看比赛的人中,连小孩子也跟着喊。
小孩子们也不明白这场比赛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赢了比赛自己能获得什么,但是他们知道场上比赛的人里面有两个和他们一样都是中国人。
这两天比赛看的奥林匹克精神没怎么迸发,抗韩灵魂倒是复苏了。
朱淇坐在人群里面,感觉自己耳膜都快被震破,一声跟着一声。
球桌上剑拔弩张、看台上也枪林弹雨的。
第二局开始了。
韩国队发球局。
金莉莉起手准备抛球的时候,猫猫紧盯着金莉莉的发球动作,眉头紧皱。
金莉莉前身微微弓起,左手托着白球上抛、然后右手握着球拍高高扬起!在白球下落至自己身前的时候忽然摆拍!
啪——咚——!
白球贴着网端飞驰而来,几乎平贴着桌面弹起,弹起的弧度也几乎和桌面持平!
哒——
金莉莉发球得分。
猫猫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不就是暴暴的“超底线急速奔走式”发球吗?
以前的金莉莉一直用“转不转”发球和偷正手急下旋。
虽然“超底线”发球也有很多人会发,但“超底线急速奔走式”属于手感发球。
手感天赋好的或许练一两年就能打出来,但是手感不好的可能练十几年也经常挂网自杀。
当初宋临州虽然跟着朱淇练了一段时间,但也耗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在赛点或者想要抢分的时候才会用,轻易不敢亮出来。
金莉莉现在打得这么顺手,恐怕背地里也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吧。
在看到朱淇的经典发球被对方韩国选手亮出来之后,CCTV5的解说们也跟着小小地排揎几句。
【金莉莉的主管教练是韩国队之前的男队队长韩太阳,他曾经来到中国国家队当了两年的“留学生”。当时在国家队的时候,是当时的国家队男队队长何千路带的他。听说那个时候何千路传授了韩太阳一些自己对战经验,不知道是不是把超底线发球也教给了韩太阳……】
当然了。
这个发球是不是何千路教给了韩太阳,然后韩太阳又教给了金莉莉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金莉莉发出这个球的时候,朱淇感觉到金莉莉现在已经和当初在国家队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可以说是从里到外,都换了一个样子。
这个样子就像是笼罩在金莉莉躯壳外面的一层皮囊,被韩国队当成一种特别包装,将原本的金莉莉包裹得一层又一层,直到曾经最根本的自己彻底消失不见。
金莉莉的进攻性突然变成了另一个节奏。
她弹跳起来的时候,脚掌前倾用力拱身,上半身灵活而又挪动迅速,甚至还能带一点假动作的影子来迷惑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