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徐冬负责得就广泛得多,吃喝拉撒基本上一样不落,包括朱淇之前脚扭了,也是徐冬天天带着她去看医生。
整个莫斯科周期,徐冬也完全把朱淇当成大满贯来培养。
三大赛的女单名额,是首要冲击的目标。
徐冬对朱淇有信心……
在这种大型比赛里面,除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球员的心态。
如果任心华听到朱淇说这句话,肯定也会感慨这个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真出色。
这种调节能力并不是朱淇天生的。
其实在之前打直通赛的时候,朱淇就很喜欢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一些话。
这种习惯,其实很多国家队的球员都有。
因为直通赛是不具备场外指导的,全靠球员们自己打比赛。
所以球员们打直通赛的时候也很喜欢自己指导自己。
朱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还有以前在俱乐部里工作的经验。每次自己指导自己的时候,会把自己当成了教练的角度来看待刚才比赛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会出现一人分饰两角的现象。
朱淇觉得自己没精分就已经很不错了。
听朱淇说完,宋临州能明白她的意思。
这是朱淇想要进行的一种心理暗示。
其实他们第二局,第三局和第四局打得都特别顺。
第五局主要是被森宇南的反手拧拉回了节奏,被港队追上一局。
所以第六局的时候,他们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节奏重新拉回来。
忘记丢分的大比分,保持第四局的手感。
看台上的观众们在等待比赛进行的时候,看到四面八方呈现的巨大荧幕里,中华队混双球员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
他们明明没有看着对方,但是呼吸的频率却莫名其妙非常同频。
深呼吸、深呼吸……调整完毕。
港队其实也忘了一件事。
他们的前三板主动进攻能力虽然很好,但是论打相持的话,基本功不如麒麟组合。
第六局开始。
比赛突然像被谁按了二倍速键似的。
麒麟组合的变线、挥拍、交叉跑位……在以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运转。
港队教练们看得眼睛瞪圆,心中暗叫不好。
他们知道麒麟组合搭混双的时间不短,而且上一届世运会还是混双冠军,再加上这两个球员都是中华队响当当的1号人物,个人水平自然不必提了。
但是听说整个莫斯科周期,他们两个人一直都专注个人赛事,搭混双打比赛就四五次。
按理来说,时间过去了这么久。
在默契上面来看,应该会打一些折扣才对。
但是,中华队的这两个人就像是从来没有分开过似的,完全不需要给对方任何眼色,只要自己一个动作对方就能心领神会。
朱淇不需要回头,因为身后的宋临州会根据她的行动,判断她想要做的事情。
而宋临州要做的就是完全配合朱淇就可以了。
白球在打来打去的过程当中,衔接得更快了。
只要球的速度打出来。
嘉嘉的削球就很容易跟不上。
快攻一直都是中华队的主流打法。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比分,朱淇/宋临州6:4黄嘉嘉/森宇南】
麒麟组合像是突然找到了发力点。
对面港队两个人还想使用第六局的老战术,让宋临州拉出反手球,给森宇南塑造拧拉的机会然后让朱淇丢分。
看着港队第五局的时候刚打出手感,结果第六局又一次被朱淇和宋临州两个人压制。
看比赛的国乒队很高兴,但也有人很好奇。
阿水回头问猫猫:“那男的怎么拧不出来球了?”
“大羚明显增强了挑打反手位置的保护意识,给对方的反手位的球加保险,不让对方拧出来。”猫猫看明白了,跟旁边的球员们解释。“正常情况下,想要拧出好球,一般都是拧对方的上旋球,顺着上旋球的旋转把球拧回来。但是港队们忘了,嘉嘉的削球打回来的时候没有劲儿,大羚想要发什么球过去都很轻松。”
宋临州不给上旋球。
森宇南就拧不出来。
到了朱淇打嘉嘉的时候,就是朱淇进攻、嘉嘉防守了。
嘉嘉的削球确实很好。
阿水看着场上的混双比赛,突然想起来自己当时和嘉嘉组女双的时候跟对面的胖虎以及云湾一个男球员比赛。
虽然那个时候是交流表演赛,但阿水也知道嘉嘉的球有一个特点。
就是削球的起手动作太长。
在乒乓球比赛里面,比赛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每一秒钟都是瞬息万变。如果放在单打的话,这将会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弱项,所以港队把嘉嘉的位置定义为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