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肌肉来保护骨骼,或许能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增肌之后,任心华发现球的力量虽然改了,可是始终没有办法弥补多拍相持之后的衔接问题。
再后来。
任心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猫猫换一个度数高一度的胶皮。
把之前37度的胶皮调整成38度。
这样的话,把球打出去的时候球的弹速能够快一点。
用球飞出去的速度来弥补摆速衔接的问题。
之前朱淇也改过一次胶皮度数,这种改动属于微调,不像当初大熊要把自己的技战术改成弧圈球体系属于动骨头的大改动。
朱淇当时很快就适应了新胶皮的度数,猫猫的接受程度也差不多。
从这次军管所军训的结果来看,猫猫改度数的效果初见成效。
而朱淇的适应能力也很快,几乎是所有人里面最先开始适应老一辈们的特殊打法的球员,这种学习天赋让前辈们赞叹。
自古以来,连家里的长辈都更偏心优秀的孩子,教练们也不意外。
所以到了军训后期的时候,这些前辈们都开始围着朱淇转。
经常站在朱淇的球桌旁边盯着朱淇训练。
有几个热心肠的还喜欢给朱淇发几个高难度的发球,帮朱淇想办法克服遮挡发球的影响。
听声音毕竟还是会受现场干扰。
现在周遭只有几十个人,环境比较安静,听一听声音判断旋转没有问题,如果真的到了上万人的赛场就不一定了。
到时候几万个人,哪怕不说话,光是呼吸声就够嘈杂的。
“看球的旋转其实还能看球发出去的路线,比较常见的就是上旋球会往上飞、下旋球下沉感比较重。但是发球的时候呢,很多人喜欢发快球,所以不一定能看出来这个上升和下沉的感觉,那你就可以多感受一下球在弹起来时候的轨迹……”
“我跟你说,我跟老毛子他们打交道打得多,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死脑筋。很容易在一个套路上面丢好几次分,跟他们打的时候可以多打几板,整点儿组合拳……”
“朝鲜那边的打法应该还保留着我们这个时期的很多风格,他们那边的很多教练当年都是我们的对手……”
朱淇很聪明。
基本上一点就通,然后不到三四个球就能找到关窍,然后开始上道。
旁边的男队球员们一脸羡慕地看着朱淇。
这些在他们面前虎着脸吆五喝六,时不时还带点儿口头语骂人的“凶神”们,每次到了看着朱淇的训练的时候,又各个就慈眉善目的。
这些教练们怎么还有两副面孔呢?
整整三个月的军训。
他们不仅每天要正常练球,而且很多生活习惯都和军人一模一样。
比如说,最基本的就是要把被褥叠成豆腐块、脸盆必须与墙线呈45度角交错摆放、牙刷头要一致朝外、洗澡的时候要按照批次。
教练们也会充当着检查的工作,每天早晚各检查一次。
甚至还在每间宿舍的门口摆放流动红旗,上面写着“先进宿舍”的鎏金文字。
一开始阿水还会因为不适应抱怨几句。
但大家毕竟都是体育生,从小就到处奔走又很能吃苦,所以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节奏。
等到军训中期的时候,反而很多人还有些恋恋不舍。
因为在军管所的时候调整了他们的作息。
不会像在国家队里那样,有一些睡不着的会晚上偷偷组织打麻将。
最重要的是,食堂比国家队做得还要好吃。
考虑到在军管所里训练的日子确实太苦了,强度太大。
任心华又搞了一个“押宝”的游戏。
一群小孩好奇地凑在球桌旁,任心华拿了一个A4纸平放在球桌近网的位置上,说道:“在10个球之内把这张纸打掉桌,第二天可以多睡半个小时。不用跑操,吃完早饭八点到训练馆集合就行。但是挑战失败的也有惩罚,就是到操场上跑三圈。”
“哇!”球员们兴奋得嗷嗷大叫,跃跃欲试!
能多睡半个小时,这也太吸引人了!
有人堆在球桌旁边,开始起哄、叫喊、想尽办法干扰正在挑战的人。
但是这种球真的不好打。
必须要把球打到白纸和球桌贴在一起的边缘线上,然后靠球的旋转一点点把球推向球桌外面。
非常考验球员的打定点能力。
但凡打偏一点点,就很容易让球的旋转导致白纸反而朝网的位置跑。
连续几场挑战下来,能做到的没几个人。
90多天,三个月的军训生活。
让很多刚加入国家队的小队员们一边苦不堪言,一边开始明白自己从省队过渡到国家队的区别。
看到绝对主力们这么拼,自己也跟着有样学样地开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