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语是无语。
观众席上的其他人看得也是雨里雾里。
有很多看客都是斯拉夫人,他们也听不懂中文,就觉得这球桌两边两个女孩怎么像照镜子一样。
做什么,都和对方一摸一样。
而安智慧也凭借是左手的优势,一直在左半区防御,不让朱淇主攻反手区。
阿水也感觉自己脑子嗡嗡的,看着金莉莉下意识犯干呕,搞不明白金莉莉到底想要干什么。
她不会是觉得自己能够模仿暴暴的一切,就能复刻暴暴的成绩了吧?
其实乒乓球这项运动,很多固定的击球动作。
包括朱淇一直在练习的弧圈球,怎么去拉出圆润的弧线,都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拉球姿势。
再比如朱淇擅长的超底线极速奔走发球,用什么样的姿势抛球、在球下落的时候在什么样的角度击球、击球的时候球拍要摆出什么样的姿势,其实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
通过大量的练习。
都能够模仿得七七八八。
在20年后的乒乓球比赛当中,还有很多队伍会把对手的比赛录像拷贝下来,逐帧放大学习。
细致到去观察对方的每一个肌肉扩张的角度来达到1:1还原。
而球员的水平之所以参差不齐,有高有低。
也是因为球员的力量不同、手感天赋不同、对球的理解不同。
所以很多资质普通的球员,在市队练那么两三年出去都能吊打一片,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系统性的训练基础。
很多从国二队升到一队的球员,第一件事就是先模仿外协的打法风格,来陪一队绝对主力训练。
但这种模仿一般只是说模仿外协的大构架。
大构架指的就是反手系统和正手系统。这属于体系金字塔的最低端,是所有技术的最基础。
正手系统里现在最出名的就是弧圈球体系,而弧圈球又要细分成很多种,比如高吊弧圈球、前冲弧圈球……这属于金字塔的第二层。
如果再碰到手感好,天赋能力强的球员。
高吊弧圈球又可以继续细分,根据击球时手腕、手肘、球拍角度、用力精细度、撞球力度、球在胶皮上的摩擦程度来打到更多不一样的效果。这属于金字塔的最顶层,是只有自己和教练能清楚地细节部分。
正常情况下,模仿到第2层就已经到极致,第1层的精细动作就只能自己摸索了。
但金莉莉却可以做到第2.5层。
宛如一个套着韩国队队服的朱淇站在对面。
有人帮金莉莉补上了这0.5。
常红霞坐在看台上,小声嘟囔一句:“我都差点忘了,莉莉还有这本事呢。”
阿水支起耳朵:“啊?”
当初金莉莉刚从国二队升到国一队的时候,就一直跟在常红霞的身后,模仿当时外协的主力们给常红霞做陪练。
因为金莉莉陪练陪得特别出色,常红霞也很乐意指点金莉莉几句,后来也带着金莉莉打了好几场女双。
后来金莉莉跟了大米指导有了属于自己的战术系统之后,就再也没有让金莉莉模仿过任何别的外协。
为什么金莉莉又开始模仿别人的打法了?
难道是韩国队刻意安排?
【第一局小比分,朱淇/祖天骄12:12金莉莉/安智慧】
比分再一次拉平。
任心华在决赛场指导,旁边坐着佛爷。
后者看得眉头直皱,前者也一言不发。
两个右手对上左右手,确实有些吃力,最重要的就是对方救球能力很强。
到了每六分的短暂擦汗时间。
朱淇和猫猫面对面站着,拿着毛巾在脸上简单擦了一下。
两个人没有说话,但是眼神交流了一下,然后又看着对方微微点点头。
信息交流通。
第67章 明斯克全乒混团将近两年没见,这个男……
虽然靠了这个方法,拿下了第一局。
但金莉莉看起来并不开心,紧皱眉头等着第二局。
猫猫走到朱淇旁边,小声说:“她这么模仿你,自己的技战术怎么办?”
朱淇耸肩:“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韩国队可能想让她模仿我的打法给他们自己家的主力陪练。但是金莉莉自己在韩国队打得还不错,拿到了全乒混团的名额。金莉莉可真行,也不怕自己原本的技战术混乱。”
正常情况下,为了不影响自己原本的技术系统。
模仿外协的时候,朱淇她们只会到第1.5层或者第2层就止步。
像金莉莉这样的,基本上是把自己最早期在国家队留下的技战术都放弃了。
她没事儿吧?
为了融入韩国队,做出
这么大的牺牲?
就算这样,球的质量是根据人的身体骨骼和肌肉来塑造。
金莉莉总不能连身体肌肉也完全复刻朱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