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这次也组织不起来吧。
朱淇没当回事儿。
但任心华却十分重视。
“听说国际乒联把小球改大球就是美国主张提议的,老美从来不做对自己没用的事。”
朱淇听到这句话,抖了个激灵。
确实。
这是老美的尿性。
不然无缘无故制裁中国乒乓球干什么?
要是这样的话……美国岂不是早八年就开始筹谋想要跟中国队抢金牌了?
任心华笑眯眯地说:“暴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打比赛。有任何比赛之外的烦心事,都可以告诉我和你的徐指导,我们会尽最大能力帮你解决。”
听到这里,朱淇知道任心华把自己叫过来的原因了。
不得不说,这位国家队的最高领导真是慧眼如炬,队里小孩的状态也手拿把掐。
也就是这一句话,让朱淇犹豫了一下还是对任心华开了口,简单明要的讲述了一下自己六岁之前的生活。
并且把宋临州告诉自己有人把电话打到国家队找她,还不说明自己是谁。
从性别和说话口音判断有可能是那个,早就消失在她人生当中的男人苏治豪。
任心华看过朱淇的档案,知道朱淇六岁之前叫苏淇,六岁之后到舅舅家生活才改了母姓。
她是从50年代走过来的人,什么样稀奇古怪的家庭没有见过?
朱淇刚一开口,任心华就猜到那个家里的人是什么打算。
现在朱淇名声大噪,多次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
被一群吸血蚂蟥想找上来也很正常。
任心华点点头,拍拍朱淇的肩膀:“我知道了,你放心!国家队到处都有安保,围得死死的,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你的出行一直还有教练和随队队医跟着,这种人他们没这个胆子过来找你。无非就是打个电话骚扰,我会告诉电话亭的郑姐,要是下次再有这种电话就转接到我办公室里。”
朱淇倒不是害怕什么的。
现在自己已经不是六岁时的孩子了。
也不是前世躺在病床上任人宰割的残废。
她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和这种人周旋上,他们还不够格。
阿水进霞姐组之后,徐指导就专心致志的开始练朱淇了,又给朱淇安排一堆新发球战术,每天练球都恨不得一天五练。吃饭的时候都得一边吃一边看外协比赛录像,分析……
谁敢耽误她训练,谁就天打雷劈!
/
知道了朱淇的心结,任心华也松了口气。
她不怕孩子们有心事,就怕这群小孩有了心事不说。
提前说了,这样自己心里也能有个底,可以帮忙盯着点儿。
当年大何被人搞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他身上有伤,谁也不说,自己忍着瞎找理疗师。
尤其是朱淇这种十七八岁的年纪,处于成年但还没完全长大的时候。
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又处理的不完善,什么话都喜欢憋着,最怕的就是自己主意大。
但朱淇的芯子毕竟也很成熟,知道教练和球员之间的沟通太重要了。
反正又不是她的错,在出事之前说出来还省得之后暴雷。
知道了“病症”,直接就能“对症下药”了。
任心华把教练们又叫了过来,例行开会并且筹备明年五月份的全乒混团赛。
“国际乒联从东京世运会结束后又一次针对混团,进行了出赛人员的调整。乒联议员都同意通过了,从今年开始实施。”任心华把告知函放到每一个教练们的面前。
不出所料的。
教练们脸上露出了皱眉的表情。
又改?
怎么又改?
从小球改大球、五局三胜改七局四胜、21分制改11分制。
每一项几乎都是针对中华队,这次混团改赛制……八成也是针对中华队的吧。
任心华开会非常简单明了,不喜欢浪费时间在讲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上,直接一句话概括:“以往的混团,男女各出四人,每场比赛派这四个人里面的三个人出赛。有一个人不上,拿来当烟雾弹。现在改成男女各出三人,每场比赛只能由这三个人出赛。”
教练们“啧”了一声,但又松了口气。
还行,不是什么特别割中华队大动脉的改动。
估计是任心华在东京混团里的排兵布阵,让外协们害怕了。
毕竟是从1953年就出现在世界比赛上的史诗级老前辈,任心华对外协们的心理捕捉的实在是太准确,每次都能成功猜准对方的心思。
把四个人缩减到三个人。
不管怎么样,参赛的人员就这三个,能让外协们少动点脑筋。
而且外协们有实力的球员也确实没有那么多,凑四个人太难。
“团体赛一向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真实水平,不是个人荣誉战。虽然暴暴和大羚拿了全乒单项的冠军,但是混团的‘阿莱西’杯我们也要重新从瑞典队手里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