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年代体坛新星[乒乓](210)+番外

作者:掌中城 阅读记录

对于运动员来说,眼睛太重要了。

要紧盯着球的方向和旋转,没有了眼睛,朱淇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怎么都猜不对。

越着急,就失误越多。

朱淇咬着牙,不停练习,但就是不得要领。

老爷子出去转了一圈发现朱淇没有找到关巧,就站到朱淇对面,对她说:“听球要听三个声音,球拍打球的声音、球在空中飞的声音、球落桌的声音。”

他发了一个球。

朱淇屏气凝神,透过看不清的红布找球的位置,但还是没有办法判断球的旋转。

秦小八也在旁边嘟囔:“这也太难了……”

老爷子又发了一个球。

朱淇还是没猜对。

“把眼睛闭上。”老爷子说。

这一句话让朱淇反应了过来。

红布能渗光,朱淇还是会下意识的瞪大眼睛去看球而忘记注重听觉。

她合上眼帘,眼前一片漆黑。

球的声音仿佛放大了数倍。

哒、沙沙沙、砰!

找到了!

“左上!”朱淇笃定道。

她听到其他人吸了口气,她知道自己猜对了。

第二个球。

啪、飒飒飒、哒!

“下旋!”朱淇更笃定了。

第三个球。

啪、沙沙沙、砰!

“上旋!”朱淇叫出声来。

旁边围观的人们纷纷鼓掌,朱淇摘掉红布看到对面的老爷子冲自己微笑:“就这么练。”

蒙眼抓球练了一周,朱淇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老爷子的奇思妙想、训练方式的花样百出,对孩子们来说又艰苦又有趣。

整个乒乓球队里,只有朱淇和大熊能满足老爷子的要求,其他人每天都要被罚跑圈和蛙跳。

在军管所的一个月,朱淇也感觉自己犹如淬火炼钢。

高标准之下的练习让她的弧圈球技术越来越成熟,基本上能做到10个球里面拉出来9个,甚至还会带一点侧旋转。

秦小八的战术体系和朱淇很像,但是弧圈球一直都不熟练,是因为老爷子觉得他每次击球的时候,球拍和球体的撞击不够。

于是老爷子拿着一根钓鱼竿、用钓鱼绳拴着球,垂在秦小八面前让他击球。

如果撞击力度不够,球就会抽回来打在秦小八的脸上。

练了没几天,秦小八的额头青了,弧圈球也拉出来了。

他蓄力击拍,看着打出去的球落桌后直飞上天,兴奋地抱着球拍在地上乱滚大叫。

“我真的好强啊!”

“有病。”朱淇。

“神经。”大熊。

虽然老爷子对他们十分严厉,但也极其疼爱。

可能是部队里出来的习惯,就是无条件护短。

球馆有个窗户漏风,虽说是大夏天,但是下雨的时候往里面递水。

乒乓球馆的底胶又不能泡水,有时候汗水滴在上面,不小心挪步的时候都会滑倒。

老爷子亲自背着工具箱,踩着梯子上去钉钉子,把屋顶的漏风灌上水泥补得结结实实。

晚上的时候一个屋一个屋的查寝,不定时突击,看看有没有球员私藏扑克和麻将。

第二天又比任何人起的都早,又一个门一个门地叫起床跑操。

碰巧又赶上朱淇遇到生理期,老爷子背着个竹篓不知道去哪条河里摸了条鲤鱼,让食堂炖了一大锅鱼汤,听说里面还放了很多老爷子自己种的姜片。端给朱淇的时候,鱼汤熬得发白,喝下去浑身都热烘烘的。

胶皮供应跟不上,也会打电话跟后勤部中气十足地吵架。

“你们没有胶皮不知道去找国家队的要吗?我们的小孩胶皮不够了,要你们后勤部干啥使呢?谁让你们平时备货不足,我不管这些,今天必须全部到位!”

七十岁的老爷子上屋下河,十七岁的秦小八瞠目结舌:“我觉得咱师父这精神头能活到一百四。”

朱淇听着连连点头。

七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外面七十多岁一堆热血老头,还搁哪儿全球直播竞争总统俩老头辩日呢。

我们家七十岁的老爷子怎么不能闪耀莫斯科呢?

老爷子不让球员们喊他指导或者是教练,说自己还很年轻,想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不要把关系叫得那么刻板。

然后朱淇就问他:“那我们怎么称呼您呢?总不能直接喊名字吧。”

思来想去。

大家定了一个最亲近又尊敬的称呼。

就是师父。

既然是师门了。

作为第一个被选入的大熊,成了所有人的大师兄。

而作为年纪仅次于大熊的朱淇,就成了后面师弟们的二师姐。

朱淇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能多五个弟弟。

在八一队的前一个月里。

所有人都从最开始的枯燥训练,过渡到了相依为命的互相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