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会、全乒赛、世冠杯被称为大满贯。
而亚锦赛、亚洲杯、GTT巅峰挑战赛再加上三大赛事被称为全满贯。
至此,朱淇的全满贯拼图还差世运会、全乒赛、亚锦赛这三项。
朱淇想拿大满贯、想拿全满贯。
徐冬想带出来一个大满贯、全满贯。
朱淇两年多没回家,徐冬也两年多没回家。
她们两个人的目标一致,且因为这个目标而一起努力着。
上不了东京世运会的单打,那么下一个机会就是明年年底11月份的全乒赛。
其实团体之外,朱淇觉得如果能上双打也不错。
因为团体报名的时候男女队各四个人,但真实比赛的时候能上场的就三个人。
再加上第一场男双、第二场女双、第三场男单……第四场才是女单。
队友们给力的话,前三场全部拿下,那第四场女单就没有上场的机会了!
可双打不一样。
世运会的双打和单打一样,能打满一周的。
徐冬也焦急但还是安慰她:“我跟主席商量过了,你肯定能‘上车’,至于上什么位置,教练们肯定会根据你的能力认真思考的。”
朱淇知道徐冬是在安慰自己,没露出特别焦急的反应,平静道:“没事,不管让我打什么,我都听安排。”
国乒黑暗十二年的魔咒似乎已经被打破了。
至少在东京周期,中华队拿了不少冠军。
朱淇占了一大半。
而她的名字,也像是烈火燎原一般从亚洲传到了欧洲。
去年选出来的直通十二人着急,他们的主管教练们也非常着急。
咋回事儿啊?
咋还不定比赛名单啊?
马上八月份就去东京了。
再不出名单,还怎么封闭针对性训练啊?
老任和两队总教练干哈呢?
会议厅内,左右两侧坐满了教练。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最中间的任心华,没有人敢先说话。
良久,佛爷才第一个开口:“我们初定的名单已经出来了,具体还得等您过目。”
任心华低头看着女队、男队总教练递交过来的出战名单。男乒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女乒这里……
其他的部分都基本确定了,但女双和混双却是空的。
对此,佛爷的解释是:“我们男队和女队进行过了一次讨论,大家都拿不准主意。”
任心华“嗯”了一声,拿起旁边的粉笔后转身走到正对着所有人的黑板前,写了三组混双人选。
金莉莉/吕耀汉
常红霞/高晓峰……
以及,朱淇和宋临州。
徐冬的背部微微坐直了些许,心跳多跳了几下,充满期望。
这已经超出了徐冬给朱淇安排的预期。
混团毕竟还要排兵布阵,每次比赛的时候,出战名单都不固定。
就算拿到了混团名额,也不一定有机会上场。
但混双可不一样。
是实打实的参赛。
只要能拿到名次,还愁下一届没有单打吗?
自
从去年直通赛结束之后,她陪着朱淇打了亚锦赛和亚洲杯以及GTT巅峰之战。
朱淇对比赛的掌握还有自我调节能力及其水平都已经很成熟了。
她是相信朱淇能顶得住世运会压力的。
任心华直接进入主题:“既然你们纷争不下,那我先说一下我心中认定的人选,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吗?”
女队教练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
任心华坐回到位置上,伸手点了点桌子:“丁舒舒吧,虽然在亚洲杯和亚锦赛里状态回升,但是和猫猫、常红霞比还是逊色一些的。猫猫的肩伤一直是个问题,没办法兼顾太多赛事,不在考虑范围内。。”
佛爷跟着点头,认可任心华的判断,又补充了一句:“阿水就更不用说了,作为直通赛里杀出来的黑马,虽然在直通赛里表现出色,但那只是超水平发挥,上世运会是不可能的,只能负责陪练。”
现在形势看起来很明朗,但实际上还是非常纠结。
常红霞和高晓峰,两个人是男队女队的队长,又是队里最有经验的球员,上过很多次世运会。
这两个人其实是混双的最好选择。
但……这两年,朱淇的表现太亮眼了。
就连宋临州这个一直不被看好的直板,也拿了很多成绩。
佛爷作为女队总教练,先开了口:“首先我认为,常红霞和高晓峰更合适。虽然朱淇在GTT和亚洲杯里表现不错,但世运会毕竟是世界瞩目的第一大赛,她才只有17岁能顶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
“我不这么认为。”另一个女队教练跟着说。“常红霞在亚洲杯里表现不佳,输给了日本的那个新人。我看日本队这次是打算让那个新人上单打的,咱们队里只有朱淇打日本人最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