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令仪又道:“说说案发前,你都做了什么。”
杨大鼎道:“小人不敢欺瞒,那日一早,小人确实碰见秀姑在街上卖豆腐,见她面颊上还有被殴打的痕迹,着实可怜,就多买了两块。”
“而后,小人就回房温书,准备明年的会试。因为要备考,小人在后山搭了一处茅屋,便回了后山,再再下山,就是县尉大人,派人来抓我了。”
杨大鼎所言与原供词基本对得上,崔令仪认为基本是属实的,他买豆腐给了秀姑二十文钱,这钱作为证物确实也出现了,他的证据链基本完整,而且还缺乏他和秀姑有私情的证据,如此他竟然还被屈打成招,可见其刑讯残暴。
杨大鼎没什么可询问的了,崔令仪起身到庑房去,打算见见罗秀姑。
罗秀姑已经沐浴完毕,眉眼一片红,坐在软榻之上满面凄楚,女官陪着她正在喝粥,说着说着,她眼中无声地落下一滴泪。
她见到崔令仪,立即跪在她面前,道:“多谢崔小姐,如此,民女死而无憾了。”
她说话遣词造句时十分文雅,崔令仪有些意外:“你读过书吗?”
罗秀姑道:“读过一点,我父亲是落第的秀才,自小就曾教导我们姐妹。”
崔令仪又问:“现如今,你的案子已经上报到了大理寺。大理寺的大人们看完案卷,决定重新审理。但能否翻案,全在于你,我问你一些问题,请你认真思考之后再告诉我。”
罗秀姑凄然一笑,道:“民女竟然还能翻案吗?请崔小姐放心,民女一定认真回答。”
“你与你丈夫感情如何?”
秀姑道:“民女与他感情不和,四邻尽知,民女也不必为此事撒谎。他常常打我,我……想到他的名字都害怕。他白日在外走鸡斗狗,一到夜幕,无论是喝大了,还是赌输了,都要打我,我现在光是想想夜色降临,都十分害怕。”
“那你曾想过‘要是他死了就好了’么?”
第24章 第24章棺材有异
“不曾的,我从没想过他死。”秀姑顿了顿,“他死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跟他还没有孩子,倘若他死了,我的命便更不由我做主,婆母要我生我才能生,婆母要我死我就要死。若是家族耆老要把我卖到其他人家去,我也由得他们卖,我自己一文钱也带不走。”
“现在他只是打我,若是把我卖去别人家,不但挨打,还要受旁的作践呢?现在的乡下人家有无数搓磨女人的新的法子,多少女人无声无息地死了,难道多我一个?他若活着,偶尔还会和颜悦色地对我,多少还有条活路可走。”
所谓“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一个女人从她生下来,就没有一刻属于她自己。女人身上的枷锁之沉重,处境之艰辛,以至于她不希望家暴自己的丈夫死去,希望他长长久久地活着,这样自己才不至于沦入更加凄惨的境地。
崔令仪想说什么,许久她也说不出,只得问:“说说案发时你在做什么。”
“案发时,我清早给他煮了杂粮粥,随后上街去卖了豆腐。”秀姑回忆道,“他那几天心情不好,我想快点赚些钱,给他打壶烈酒。等他喝多了,睡着了,我就能安生一日了。”
“后来豆腐卖光了,我给他打了酒,等他回来。谁知他回来以后走路已经跌跌撞撞地,十分痛苦,一直在吐绿色的胆汁,脸色黄得吓人,连眼珠都是黄的。看他难受,婆母要我去找郎中,我就去了……”
“你说他眼珠都是黄的?”崔令仪问。
秀姑很肯定:“是,眼珠都是黄色的。我从没见过眼珠都是黄色的人,很恐怖,起初见他,被他吓了一跳。”
有什么毒药会导致人眼珠变黄?似乎比之毒药,更像是疾病。
崔令仪又问:“那他为什么心情不好?”
“好像和公爹有关。”秀姑回忆道,“我有一次听见他跪在公爹的灵前痛哭,说什么‘孩儿不孝’‘孩儿过了这么多年才弄清…’‘孩儿一定会给您报仇’之类的。”
崔令仪脑中忽地有一条线,把一切都串了起来。
王二
麻子年轻时和葛父关系很好,经常一起上山,后来葛父坠崖死了,他也不去了。
葛二牛和王二麻子素无交集,忽地有一天下山回来,和王二麻子发生了口角。
葛二牛心情一直不好,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葛父的死因,没有给葛父报仇。
后来王二麻子失踪了。
一切仿佛都指向,王二麻子是害死葛父的凶手,而葛二牛为了替父报仇,又杀死了王二麻子。
既然暂时找不到葛二牛的尸体,能不能在山上找到王二麻子的尸体?崔令仪立刻把这个线索告知谢珩,而谢珩又马上为她带来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