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82)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还没说完,又被砸了一拐杖:“胡说!你看看小丫头的头发,都被你扯完了,有你这么当奶奶的么!”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今年七十六,腿脚不便,平时在后院颐养天年,轻易不出门,孙子刘鑫得了银子,不忘给他带一份布料,虽然那布料不咋的,丑出天际,但这份孝心他收下了。

家里正热闹着,和重孙子一样大的女娃去到家里直哭,拖着儿子就走,嘴里喊着救命。

孙子提了一句,这是带领着大家卖木薯的刘家,清水沟村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个聪慧的人,领着大家伙开荒磨木薯面卖钱,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一定要护好咯。

叫儿子用竹凳抬着他过来。

他扯着刘老头的耳朵,破口大骂:“当年我就和你爹说,你这媳妇心气高,要不得,你偏偏死皮赖脸讨要回来,你看看,好好的一个家,折腾成这样!

我们农村人,做人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念个书认识字是好事,但没有拿女儿去填窟窿的。你小闺女这么些年不回来,你还没得到教训么!”

刘老太爷是刘家如今辈分最大的,出口完全不留情面,直接往宋氏心窝子里扎。

宋氏自诩闺女高嫁府城,是村子里头一份,平时没少在村子里嘚瑟。如今被刘老太爷道破底细,顿时脸涨得通红,又不敢在老爷子面前撒泼,强撑着面皮喃喃念叨:“我闺女是官家夫人,掌家忙得团团转,哪里得空回来!”

刘长贵上前道:“宋嫂子,你们已经分了家,各过各的,你这是来闹什么?说出来,大家评评理。”

宋老太气愤填膺:“他们赚了大钱,竟只给我一百文过节,我养他作甚?竟是一只白眼狼。”

“哦,有田给了您多少钱?”

宋老太顿了一下,提高音量道:“老大给了十两!老二也得给十两!”

嘶,人群中传来一阵吸气声,马上就有人反驳:“不对吧,刘有田哪来的十两,他家既没卖石头屋顶,又没有卖木薯面,靠地里那点收成,手里最多三两银,怎么可能给宋氏十两!”

宋老太不高兴了:“许你们卖石头卖木薯赚钱,不许我儿子想其他生钱的法子么,笑话!”

她看着刘有山:“老二,你就说给不给吧?”

刘有山苦着脸:“娘,儿子瘸腿,苏氏眼不爽利,家里全靠往日打猎的兄弟们和村子里的乡亲们帮衬,几个孩子没日没夜的干活,才淘得一口吃的。

为什么用石头屋顶,还不是因为家里买不起青瓦,茅草顶没人帮着换,才想出来的法子。为什么发现木薯面能吃,家里实在没粮食下锅,几个孩子到处寻弄吃的,发现木薯根白白胖胖,即便有毒,也管不了那么多,放在水里多洗了几次,因缘巧合才发现可以祛毒。

这些事几个孩子也没瞒着村子里,带着大家伙一起做屋顶,磨木薯面,大哥家也没瞒着,可是呢?

大哥宁愿在家睡觉,也不愿一起来做屋顶,大嫂宁愿在村子里乱窜道长短,也不愿意去开荒坎木薯,现在几个孩子拼死拼活卖木薯换了点钱,淘弄了点粮食,您就跑来闹腾,您说,您忍心么?”

儿子没用,瘸了腿全靠孩子们养着,就是这一百文,也是苏氏在太阳光下绣帕子换的钱,您要就接着,是儿子的孝心,不要就算了,当爹的靠几个孩子早出晚归养着,实在没脸要他们卖木薯的钱,您就当没养过我这个儿子!

这是要断绝母子关系!

宋老太几乎一口气没上来,曾经听话体贴的儿子竟然变成了这样,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她刷的扭过头,用淬了毒的目光盯着苏氏,定然是这扫把星挑拨的。

苏氏:“!”

她没有,都是当家的主意。

刘青青了然,他们才进屋宋老太就找来,定然是村子有人去挑拨了。

这一场闹得起来,一切都是因为钱。

村里人觉得他家赚了大钱,眼红嫉妒心里不平衡,怂恿宋老太来闹事。

人性就是这样,只看得到贼吃肉,看不到到贼挨打。

他们只看得到他家赚钱买一车的东西,却看不见她和阿姊阿云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她绞尽脑汁卖粽子,担着风险收木薯面。

刘青青当着所有人的面朗声道:“木薯面在常平县城卖价在四文到五文之间,运费差不多一文一公斤,凭着自愿的原则,三文收购大家伙木薯面,送到城里成本是四文,还有摊位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全在里头。我们家和刘鑫叔为大家奔波这么些天,沐着晨曦,踏着星光把木薯送到城里卖,从里头抽出一点买点好的补补身子有错么?难道要我们倒贴钱帮大家卖木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