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45)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庄子的农户围在他面前哭诉,白白赔上一年的光阴,却颗粒无收,家里都没粮。

他能怎么办?免了地租不算,又掏出腰包补贴他们,算是大大出了一次血,在老宅里也没脸。听到有人买种子,他是喜忧参半,万一,万一有人会种呢。

即便是白送,他也愿意。但又怕买的人不珍惜,故意为难了一番。看到吃公饭的赵垚,顺手推舟要了张欠条。

这个老板是个实在人,刘青青笑笑:“放心,即便一颗也不发芽,也不会来找你。”

付了3两,赵垚执笔,以自己的名誉,写了一个7两的欠条。

几人出了布料行,刘青青手里只有一两银,是故意留着给郭守云买好吃的。刘青青进了一家糕点铺子,打算买些酥饼之类的,却被里头的标价吓到退了出来。

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去了粮食铺子,买了三袋子米,一袋子面,一斤细盐,两斤红糖,把一两银花个精光。没办法,县城的粮铺比镇上的划算,买的多算是批发价,几乎便宜了三分之一,不把钱买完,实在对不起自己。

四人回到村子里,已经是深夜,赵垚帮着下了车后忙着回榕树村卖房卖地。

赵垚也问过她要不要,算她便宜些,刘青青摇头,一来榕树村离他们家有半个时辰的车程,不方便。二来赵垚家全是上好的水田,她种棉花用不上。

苏氏追问剩余的银钱,听到前因后果,几乎气了个倒仰:“二丫头,你主意越来越大,人家布料掌柜走南闯北那么多年都不会种,你一个九岁的小娃,能会么?

运气好削石头赚了些钱,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家里后面的生计都指着这点银子呢!”

刘有山搂着她帮着顺气:“媳妇别急,没事,啊,我们家以后二丫顶立门户,多摔几次跟头才长得大,不就是点银子么,用了就用了。即便棉花种不成,不会让你饿着,我打不到猎物,也杵着拐杖给你采果子回来!”

苏氏小拳头噼里啪啦敲在丈夫的胸口上:“就是你惯的她……”

“是是,是我惯得,谁叫她们是你生的呢!不气了,再气长皱纹啦,来,我给你揉揉”

姐妹两人:“……”

她们是多余人,阿爹搬来新房后,越发无所顾忌的炫恩爱啊。

刘慧兰姐妹来到厨房,郭守云热忱的从锅里抬出热乎的饭菜,放好碗筷,然后撅着嘴巴定定的看着她。

刘青青一拍脑袋,捡出一块最大的红糖递给他,很严肃道:“诺,这是最大的糖,城里的小孩们都吃不着,你尝一尝!”

城里的小孩只吃一小块。

郭守云欢喜的接过,因太大没法下嘴,只好试探的啃了一小块,不同于麦芽糖的清甜,浓郁的甜腻瞬间充满了口腔,他满足的眯了眯眼,青青是最好的。

很小心的把剩余的红糖包起来,藏在怀里。他该去巡查领地了,走几步,再小心的拿出来啃一口。

次日,天色一亮,刘青青就喊上刘慧兰,两人挑出干煸的棉籽丢掉,铺上一块旧衣缝补的布,剩下的棉籽倒在布上晒。

郭守云好奇的抓着小小的棉籽玩耍:“冷?”

刘青青解释:“里头躲着棉花苗,这壳太厚重,太阳暴晒后容易发芽?”

刘慧兰侧目:“你如何晓得?”

刘青青反问:“这不是看到就想到?就像水稻要泡水一样。棉花是做被子的,被子泡了水,还能盖么,必须得在旱地上种啊,还用问。”

她说得理所应当,刘慧兰凌乱了,是这样的么,她怎么就不行?想了半天,她释然了,二妹对于吃穿住上,天生有想法,石头房顶不就是例子么。

晒棉籽的日子,她也没闲着,在后院菜地上开辟了一小苗圃,磨着刘慧兰从河里弄了些淤泥铺上,晒干后捏得细细的。

晒了六天,棉籽变得焉巴巴的,有些冒油,她先在苗圃上浇了一层水,然后一颗一颗把棉籽按了进去。

按棉籽很好玩,很解压,就是有点费腰,好怀念末世时的高科技,机器人全自动,她只要在一边设置程序就行。

第七天的时候,赵垚风尘仆仆而来,送来了布料行的欠条,当场毁掉后,还了她7两银。有些疲惫的揉了揉胡子。

这几日他赶着卖房卖地,真的是心力憔悴,没精力打整,看着胡子又拉碴许多,不像十六,倒像四十六。

榕树村的老房,水田全部卖掉,因卖得急,合计只卖了十六两,他现在手里只有二两,还要收拾收拾新房,计划把小铺面租出去,补贴家用。偏偏来看了十多家人,都嫌弃铺面小,租不出去,烦。

刘青青听了一耳朵,建议:“要不自己开个杂货铺子,婶子有事情做,家里也有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