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41)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刘青青笑眯眯把刘有山的小本子放在中央的八仙桌上,上面每日的账目些炭笔写得明明白白。

众人有些咋舌,一个月吃了十五两,也太能吃了,不过一想到每日的饭菜,就释然了。比如今天,天还没亮大家伙在刘家集中,每人满满一海碗猪骨汤细面,头上是一大勺炒的爆香的焖肉,大家伙按照刘青青的分工,或上山砍树做房梁的,或到河岸上削石头的,或去村里人家换屋顶。

午时各自回刘家,吃的是猪肘子,烧得软滥的皮,一口吃到嘴里能爆浆,滑嫩的肉,大家伙放开来吃,管够。

饭后是油桃,不晓得青丫头从哪听来的,说是每日都要吃果子,人才不会生病,

天黑后吃晚饭,今儿主菜酸菜鱼,都不知道苏氏是怎么的,这酸菜鱼烧得又酸又辣,鱼肉鲜美滑嫩,没有一点腥味!

因吃了饭休息会,还给大家伙一人配了一小杯酒,这日子别提有多美!

虽然这个月早出晚归累得厉害,但大家不仅没瘦,反而胖了一些。

见众人没有异议,刘青青开始分钱

:每人7两!

苏氏捧着分到刘家的21两,觉得在做梦。有些想不明白,别人家盖房,欠了一屁股债,他们家盖房,竟然还赚钱!

铲子还能卖钱呢!

刘青青做事是周全的,她把斧头砖刀等放在桌上:“各位叔伯,这门生意以后还能做,但不会像这个月这样容易赚钱。除了我们村,镇上别的村也需要翻新屋顶,这门技术简单,吃的是个劳力饭,这些工具以后估计还用得到,我们商量商量,是分了,还是谁家一起揽下!”

村头的铁柱叔有些意动,他媳妇能生养,家里负担重,五个儿子,最大的十九,最小的十二,全是能吃的。因家里困难,连饭都吃不饱,他才把地里的活计交给儿子们,自己上山打猎补贴家用。

他紧张的看着刘青青:“你家不做这门生意么?”

刘有山苦笑:“柱子,我家的情况你还不晓得么,不论削石片、砍树,还是上屋顶,全是力气活,我家哪里找得出个合适的人选。”

说完他瞟了一眼乖乖坐在刘青青身后,心无旁骛拉着刘青青辫子玩的郭守云,那小子才学会用筷子夹肉,让他来干不合适!

铁柱急忙道:“各位兄弟,我家里吃饭的人多,若不介意,这门生意就给我,好不?当然,也不挡着大家,这次买的这些工具,就卖给我!”

也有两个意动的,但做不下主,得回家和父母媳妇商量,最后,铁柱三两银子买下斧头砖刀工具,因铲刀已经磨损,需要铁匠铺再返工,折价七两。

众人商量着,这三两银省着些,作伙食费,大家伙轮流着把各家的房顶地板换一换,顺便把刘家后院收一收,搬石头挖了的坑填一填。

刘青青看着自家坑坑洼洼的后院,灵机一动,补贴了一两银子作伙食费,请大家用了一天的功夫,将临河的那片地挖深扩大,准备做鱼塘,挖的土搬到靠房的地方,地势抬高后种些农作物不再怕被水淹。

这样,刘家后院大变样,临河面,一个几乎一亩大的池塘,引了条小水渠连通清水河,池塘和房子中间是平整的土地,中间薄石板铺就的平整小路,刘有山杵着拐杖也能走。

&

榕树村,赵垚埋头扒饭,母亲江氏坐在桌旁絮絮叨叨,心疼不已:“你呀你,这么大的人,白白在衙门上值,还那么容易相信人。说了这么多,你就是不听,你看看,辛辛苦苦四个月的月银,打了水漂!还说什么石头屋顶,那是能住人的么?”

当时他猪油蒙了心,不晓得怎么回事,中了刘青青黄毛丫头的邪,把借出去的四两银子变成入股,等分红。

赵垚苦笑,他一定是想钱想疯了。

不想不行,好不容易进了县衙吃皇家的饭,稳定是稳定,可惜月薪太少,一个月才一两银。他在县城毫无根基,没房没车,住在县衙的大通铺里,十多个兄弟一个屋子,吃喝自负,都在那一两银子里,无论怎么省,一个月最多剩下半两。

家里只剩老母亲,腿脚因为早些年劳累,变形疼痛不能走路,每日只能在家枯坐,他计划在城里买个小院子,把母亲接去,再置办辆小驴车,让母亲自己乘车到处逛一逛——城里都是青石板路,车子走得稳。

偏偏城里两间房的小院子,最便宜都要二十两,攒了这么些年,他手里才有十两。若不把那四两借出去,他就有十四两了。

一个月都没有音讯,看来他的银子打了水漂,他懊悔的咀嚼着碗里的红薯饭!

恰在这是,院子门口传来声音,原来是阿姐姐夫带着宝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