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39)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她面无表情看向刘慧兰:“阿姊,你觉得呢?”

刘慧兰理所应当道:“当然是听你的!”跟着二妹,一定不会错,这些日子她把前些年的肉都给吃回来了,竟然又长高了一丢丢。

好吧,翠翠也听她的,二比三,干就完了。

苏氏又愁肠起来:“我们有七两,还差三两,请你叔叔伯伯们干活,人家仗义不要工钱,我们饭食得丰厚些,差不多后期还要一两多呢!”

也就是,还差4两

刘青青:“我们不是有布么,拿去城里问问,能不能换银子?”上好的细棉布,她有些舍不得。

晚食的时候,刘青青看到赵垚赶着驴车去村长家,她连忙叫上刘慧兰帮忙抱着布料,去村长家寻赵垚。

&

村长家,赵垚被母亲念叨了好几次,总算抽出空来接姐姐赵翠娥母子回娘家上坟烧纸,徐氏不放心宝儿,命儿子刘鑫一起回去,一家子正收拾行礼。

听她说明来意,赵垚沉默了一会,从怀里掏出个灰色荷包,数了四两银子递给刘青青:“布料你留着吧,难得的细棉布,贱价卖了可惜。衙门拖欠了半年的月银,正好今日一起发,这钱我借你们,不要利息。不过你得帮我铲一份石片出来,我们家的房顶也是茅草的!”他还剩二两银,够阿娘吃用几月了。

刘青青眉眼弯弯接过银子:“你可真是我们家的贵人!”

赵垚的话,让刘青青灵光一现,她勾勾手指:“我有一个赚钱的法子,你敢不敢做?”

“什么?”

&

半月后,刘家二房迁新居,刘有山大手笔买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放得全村子都听见。还在屋子里摆了麦芽糖,三岁以下小孩帮闹房,都能领一颗。

村子里的习俗,新屋来得人越多,人气越旺,以后家宅平安富贵。一般只是亲友前来帮忙闹房,说句吉利话。听到有糖,小孩子们都闹着要跑去凑趣,大人们听了,只好带着孩子拐道去看一看,顺口一句吉利话,换颗糖给娃。

和村子里的房子一样,盖了一个小前院,三间正房两间耳房。

只是去看了后,都暗暗咋舌。

竹篱笆的院子里,他家竟然铺了石头,下雨再也不会弄一身的泥!

房顶也是大大小小如鱼鳞一般铺就的石片,不怕风吹雪落!

屋里地板是整齐的石砖,土墙上抹了一层白泥,摆着老木头床,老家具,竟然还清清爽爽,几明窗亮!

后面地边栽了一排荆棘,直到河边,整整四亩地的大后院。

碎石铺的小路直达菜圃!

好喜欢!

胖婶眯眼瞧着屋顶上的石片,闪过一丝羡慕,但撇撇嘴:“石头屋顶,雨水是不怕了,夏天的时候,在屋里不得像蒸笼!”

今日正好是个艳阳天,刘青青笑眯眯道:“胖婶,外面晒,屋里准备了甜水,进屋歇一会呗!”

胖婶满身的汗,想着里头肯定热得很,懒得进屋,又嘴馋糖水,咬咬牙跟了进去,一屁股把小竹凳坐得咯吱响。

咦,这屋里清凉得很哪,一点都不热。

她抬头瞧见屋顶是黄色的横梁,崭新的竹席,四周干净的墙壁,脚下平整的地板,咬咬牙,决定也这么整,家里儿子说亲在即,人家女方来看了房子也欢喜不是。

等刘青青端来糖水,她拉着她的手套话:“青丫头,你家盖的房顶和地板花了不少银子吧?”

刘青青扒拉着手指头,一,二,三,四,五……阿爹说了,买地一两,盖房二两,房顶和铺地二两,篱笆一两,花费了,六两!

胖婶屏声静气,不敢置信,紧紧抓住刘青青:“二两?你说二两,不是二十两?”和青瓦一样的功效,但只要青瓦十分之一的花费!

是她听错了么?

她紧张的拉着刘青青:“快带我找你爹去,我要问他,他哪买来的石片?”

刘青青:“河边挖来的石头,用刀就切成石片了呀!”

胖婶:“……”

小孩子懂个球,你以为是切南瓜么!

她风风火火跟着刘青青来到后院,看着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竟然真的是切石头如切南瓜!

两个壮汉共同抬着一把大刀,把大石头一片一片切下来!

她大老远就喊:“山子兄弟,你们切石头的刀,借我使使呗!”这么大一把刀,起码用了五六十斤铁,她知道珍贵,补充道:“租也成!”

刘有山摸出腰里的小本本,看了一会道:“胖姐,不好意思,已经排到明年六月了,要不,你明年再来!”

儿子等着说亲,媒人约好下个月就来家里相看,她特别喜欢那个闺女,又勤快又干净。可是家里灰扑扑的,人家看得上么!咬咬牙:“那,你们的切好的石片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