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梁执笔,在村长的见证下,刘家正式分了家,王氏掏出一两,限定二房一个月内搬走。
刘青青理了理手中的财产:银十两,布料两匹,小乳猪两只,粗粮半袋,地四亩。
她表示,养家压力很大啊。好处是,二房上下一条心,全都听她的。
刘青青顾不得伤春悲秋,刘有山杵着拐,爷两个约了村长去村头看宅地基。
打眼一望,村头有一块高高的地,规划个小院子后,还能起三间房,后面连着分给他家的四亩沙地,地边就是清水河。
这块地浇水确实方便,缺点也很明显,雨水多的时候会被水淹,间或埋着几块大石头,得先清理掉才能用牛来犁。但地基所在的地方,地势高淹不到啊。
村长刘长贵有些牙疼,苦口婆心相劝:“山子,听叔一句劝,这块宅地基虽然便宜,只要一两银子,但实在太小,没有后院,没个地方种菜养猪养鸡,不如我带你去看看村尾那块,又周正,地方又宽敞。”农户人家蔬菜都在家里后院自己种,不用掏钱。
刘青青一看就喜欢这里,进村的第一户人家,旁边十多米是邻居,安全且安静,道路宽敞,用现代的话说,汽车直接到屋,不像老宅,很热闹,但大些的马车无法通过,只能进驴车。
最最满意的就是四亩地完全可以作为他家的后院,她想想口水就流了下来,四亩地的后院,接近2600平方,算上地基,3000个平方都是她的家。
刘有山有些意动,刘青青立马劝阻:“谢谢阿爷为我们考虑!爹,我们手里没多少银子的,要大了作甚,够住就行啦!”
刘有山沉默的摸了摸腿,是啊,他现在瘸了,以后生计是个问题,能省一些是一些。
刘青青可怜巴巴的望着村长:“阿爷,这块地,还能便宜一些么?”
刘长贵琢磨着,这是他上任以来卖出的第一块地,村里的人家都嫌弃这里没有后院,只要能卖出去也挺好。
他为难道:“最少700钱,不能再少!”
刘青青随口一问,哪知道还有这种意外之喜,省下的三百钱,够买三百个鸡蛋啦。当场拍板,跟着去村长办理手续。
托宋老太的福,刘有山认得常用的字,可以直接签契。
村里的人听说刘有山买了地基盖房,都很诧异,这都瘸了,不是应该哭天抢地到处打秋风,咋还有心思买地盖房呢?
队友们聚集在二房的小耳房里:“山子,起房用得上我们的,只管说,别客气!”春天是山上野兽繁殖的季节,打猎有伤天和,大家伙都缩在家里做农活。
刘青青看着围在便宜爹身边的一帮壮汉,笑得合不拢嘴,这些都是她起房的劳动力啊。
第二日,这些人全都在她家的地上开始挖地基起房子。
刘青青是个舍得吃的,末世养成的习惯:吃的好,吃的饱,才有力气打丧尸,换回的晶体买高品质的食物,锻体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良性循环。
重金花一两银从村子里收购五代碎米,还从镇上买了肥肥的三鲜肉,每顿吃的是白净的干米饭,配着一荤一素,荤菜要么是油汪汪的青笋回锅肉,或者是甜到心里的板栗红烧肉。
队友们原本是看在曾经一起打猎的情分来帮忙,哪知道刘家这么下血本,倒吃的不好意思,只好卖命的干活,堪堪十天,墙壁都垒好了,接下来便是垒屋顶。
清水沟
村大部分人家垒的屋顶是茅草的,用圆木搭好梁,铺上竹席后,一层一层铺茅草,抹上泥后再铺上茅草,这样来几遍。
所以每隔几年都要翻修,不然就会漏雨,发霉。
当然,也有青瓦,村长家就是,费用么,呵呵。
刘青青表示,不想住茅草房,下雨的时候总感觉湿淋淋的,可是清水沟处在大山中,镇上也有青瓦,她打听过,二十文一片,她家三间房需要一千片左右,至少二十多两银,不是她家现在能负担得起的。
因茅草还不够干,需要再晒一天,队友们今日闲了下来,看到她家地里的石头,十多个壮汉闲着没事做,帮她家清理石头,刘青青也在一旁打下手。
刘青青找到地中央,最碍事的那个石头,几人顺着根往下挖,好不容易挖开半个人那么深,下面还看不到底,赵二贵靠在锄头上喘着粗气:“我的娘,这石头地外面只漏出个顶来啊!”
刘青青跳到坑里,没好气的拿锄头用力敲了一下,要是能打碎搬走就好了。之前看着也就板凳大的个,哪知道下面这么大。
这一敲,便有一块石头松动,刘青青吓了一跳,观查了一会没反应,继续敲了几下,就敲下来一块!一块哦!薄薄的,有单人沙发那么大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