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35)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听她这么说,刘青青觉得里头肯定有猫腻,难道是靠河边的那块地有什么问题么?

刘有山日日跑山里,但地里的事他还是知道的,只要兄弟和睦,他不介意少分一些,但王氏这样占了便宜还要卖乖就恶心人了。

他冷哼一声:“大嫂既然这么喜欢村头河边地,不如换一换,我们种你们那片。”

王氏惊呼:“这怎么可以,河边全是沙地,如何能换!”雨水多的年份,河水漫涨,庄稼被淹,一年的劳作便打了水漂。

迎着二弟似笑非笑的眼神,她讪讪的闭了嘴。

刘老头咳嗽一声:“行了,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说说房子的事!”

说到房子,刘青青提起了精神。

刘家院子位置很好,正在村子中央,坐北朝南三间正房,中间做了堂屋,东外间是刘老头老两口的卧室,东里间本来是小姑的,小姑出嫁后,给了刘巧儿。

西外间是刘有田夫妇带着刘宝强,里间是刘宝柱两兄弟。

旁边加盖了两间耳房,一间刘家二房挤在一起,一间做了火房。后面羽毛球场大的空地上,挤着猪圈和鸡圈,柴房、菜园子。

刘家二房全家住在小小一间耳房里,苏氏夫妻领着翠翠挤在大床上,蕙兰带着她睡地铺,每天起来还要收拾,烦得很。

她现在对田地没有执念,二房确实缺少壮劳力,但对房子,她很计较,她连床都没有,藏个私房银得藏到鸡圈鸡窝下,不计较不行。

刘老头顿了顿道:“家里现在住的房子还是我和你娘成婚时盖得,后来你们兄弟两成婚才加盖了耳房,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确实不够。”

“我和你娘的意思是,你们哥俩商量着,谁出去外面,重新盖一桩院子,从公中补贴三两银子!”

说完这话,他期盼这兄弟两一人站出来。

别看清水沟村偏僻,但人多。

同刘家一样大的宅地基要三两银子,而且都在村子周边,村子里边根本没有空余的宅基地。

谁愿意从市中心搬到市郊啊。

王氏眼睛骨碌碌转,劝苏氏道:“弟妹,村头你们地旁有一块宅基地空着,才一两银子,剩下的二两银子足够起两间屋子,要不你们搬过去,以后种地也方便!”她打算把刘有山他们住的屋子改成书房给宝柱,儿子抱怨了好多次,里间光线暗,看书费眼睛。

刘青青没去过,但不傻,笑嘻嘻还嘴:“这么好,不如你们去!”

王氏不乐意了:“这丫头,大人商量事情呢,你一个小丫头插什么嘴,一边去!”

刘有山拉过青青,指了指旁边的郭守云:“青青以后招婿,她说的话能代表我们二房!”

他沉吟了一会:“我们出去也可以,不过,银子不够,至少得五两。买地基一两,起房子二两,家里都是妇人小孩,我腿又瘸着,必须要起院墙,需要二两。若你们大房出了这二两银,我便搬出去,不然,我们还是挤在一起,村子里热闹,出门唠嗑方便。”

王氏不乐意,一间耳房换二两银,他怎么不去抢。

最多五百钱。

刘青青呵呵一笑:“那算了,我们不盖房。大家伙挤在一起也行。还省了阿爷阿奶的三两银。阿爹伤了腿,以后日日在家,我和姐挤在一起睡不方便,我们姐妹搬到东里间去,和巧儿姐作伴!”

刘巧儿事不关己看热闹,一不小心火烧到自己身上,她才不要她们搬过来,原本有段日子刘慧兰和她一起住,偏偏刘慧兰起得早,睡得晚,拖累得她也睡不好。而且她悄悄做荷包攒私房的事就会被发现。

她恶狠狠瞪一眼刘青青,扭头对王氏:“娘!”

刘巧儿长得好,还会绣荷包赚钱,她指着这个女儿嫁到城里,带着她享福。王氏嗯了一声,肉疼的加钱:“我们只有一两银!”

刘有山不愿意:“那算了!”

闷声不坑的刘有田最后做主:“行,我去孩他外婆家,再借一两银来!”

王氏不愿意,阴沉着脸扭他。

刘有田拉着她的手,挤挤眼:“强子娘,强子大了,不好再跟我们一个屋!把他搬到里间去。”王氏转念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上次两口子夜里腻歪,孩子突然翻起来撒尿,丈夫当时就吓得趴下!

为了将来的幸福,她勉强点头,算是同意。

行吧,最大的两项分完,剩下的简单,家里的家具,因是各自成亲时做的,各屋归各房。后院猪圈里一头老母猪归大房,两只小猪归二房,一只公鸡六只母鸡归二老。粮食还剩一袋,按照人头,平均分,大家伙都没意见。

分完家产,剩下

现银。

全家人紧紧盯着宋老太抱出来的木头盒子,上面一把铮亮的铜锁,随着宋老太啪拉打开锁,所有人呼吸都急促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