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303)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我们现在去县衙找庞知县,让他发兵救出大人!”

郭守云皱眉:“我觉得不妥!”

“我们在常安县人生地不熟,但是姓庞的是这里的父母官,黑不黑店的,他会不知么?”

刘青青悚然一惊:“你意思,那姓庞的,和贼人是一伙?”

她不敢置信:“不能吧,知法犯法,劫持上峰,姓庞的有几个脑袋够砍啊?”

郭守云摇摇头:“没说他是坏人,我们现在两眼摸黑,最好防备些。”

“我们现在悄悄的摸回去,不要惊动人,想办法将事情查清,再从长计议。”

刘青青眨巴眨巴眼睛:“可!我之前是男子装扮,那些贼人肯定到处抓男孩,为了浑水摸鱼,你也装成女孩!我们扮成一对投亲的姐妹,保证没有破绽。”

郭守云:“……”

看着她眼里兴奋的光芒,他舍不得她失望,可耻的没有半分推拒,同意了。

两人重新骑马上路,棉花黑炭在旁边跟随,虽然只有两人两马两狼,但刘青青底气大增,感觉比一队护卫相随来得更加有安全感。

沿途发现了一个农家院,晒着的衣裳忘记收,刘青青毫不客气的偷走了两身。

这年头,粗布衣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笔大大的财富,刘青青不愿加重他人的苦难,用帕子绑了一块碎银子在晾衣绳上,足够买十身这样的新衣,相信丢了衣裳的乡亲看见银子后,保证不会声张。

两人换了衣裳,梳头是个大问题。

刘青青平时在园子里,头发随便梳成个马尾,高高扎起。复杂的发式去寻园子里的梳头匠,现在穿了裙子,有些抓瞎。

在她愁眉不展的时候,郭守云接过她手里的梳子,从水囊里倒了些水蘸湿,灵巧的将她杂乱的头发,变成了一个整齐的堕马髻。

自己也梳了一个同款的堕马髻。

刘青青佩服得五体投地:“天下果然有这样的聪明人,竟然能不学就会!难怪你能考案首,实在,太厉害啦!”

被夸奖的郭守云唇角微微翘起,没有解释,他悄悄学了梳头很久,自己的头发扯掉了半桶,才学会的,没想到,这项技艺这么快就用上了。

临近常安县,郭守云打发大妞二妞棉花黑炭自己找地方玩去,扶着刘青青,一人背着个包袱,脸上挂着寻亲的不安,踩着曦光,踏入了常安镇。

一踏入县城,那种被窥探的感觉,让郭守云不舒服的皱起了眉头,他四处张望,状若无意的寻了家早食摊子,不动声色的寻找视线的来处。

好巧不巧,两人坐下的早食摊子,在通福气客栈斜对面,客栈中门大开,伙计打着呵欠,眼睛半睁半闭抱着扫帚划拉着地面。

摊子上是对老夫妻,腰间系着围裙的老婆婆热络的擦了擦简陋的小木桌:“两个闺女,吃点什么?”

郭守云不方便出声,刘青青看了看炉子上的锅冒着的蒸腾热气:“那个热乎乎的是啥,给我们两碗!”

婆婆诶了一声,手脚麻利捡了两只初瓷白碗,添了满满两碗冒着白气的淡黄色粘稠豆汁摆在她们面前:“闺女是第一次来我们常安县罢,这是我们这里的特产,稀豆粉,只要三文一碗!”

刘青青嗯了一声。

因天气尚早,老婆婆自个添了半碗淡黄色的稀豆粉,自来熟坐在她们对面,示范给她们看:“我们常安县土地贫瘠,不利稻谷,乡亲们在田间地头种了些豌豆,磨成粉后冲水煮熟,便是我们碗里的稀豆粉。”

她一面说,一面将桌子上装调料的竹罐打开,黑黑的老陈醋、雪白的大蒜末、鲜绿的芫荽、切得细细的折耳根,红彤彤的茱萸油……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中间。

两人学着老婆婆的模样,洒了点大蒜水、添了勺陈醋、浇了些茱萸油,搅拌两下,用竹勺子挖着吃。

嗯,入口滑烫粘稠,又带着豌豆特有的清香,果然是一道当地的特色美味小吃。

一碗豌稀豆粉下肚,胃里热乎乎的,让人从头暖到了全身。

摊子上没人,老婆婆一面吃自个那一碗,一面和她们说着闲话。

刘青青状若无意的感叹:“对面的客栈好生阔气,不晓得住一天要多少文?”

老婆婆目光在她们一旁的包袱皮上扫过:“你们是来走亲戚的么,直接住亲戚家去呗,费那个钱住客栈作甚?”

刘青青面上浮出悲泣:“我们是常山县周家寨的,哥哥要娶亲,阿爹为了凑彩礼,竟把我们姐妹许给镇上一对会打人的傻子,阿娘心疼我们,让我们来常安县投奔姨娘。

只知道姨娘嫁到了常安县沙笔村,具体在哪,还要慢慢寻访。”

刘青青掏啊掏,从袖口里掏出六文磨得蹭亮的铜钱,放到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