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杂和鸭翅鸭掌洗干净用葱姜水去腥,加上八果花椒大蒜山奈丁香孜然等卤料小火慢炖。
收拾完内杂,鸭子表皮已经风干,摸着有种纸一样的手感。木炭点燃之前打造的铁皮烤炉,预热五分钟后,将鸭子挂进考炉内,安排郭守云守在旁边烧火。
这里用的是梨木木炭,烤出来的鸭子更香。
刘青青趁这功夫,将已经凝固的鸭血,倒进沸腾的锅里,稍微一烫,鲜红色的鸭血变成咖啡色,立马捞起来。
接下来锅里倒入高汤,加入豌豆粉丝煮熟,依次放入酸菜,切小的鸭血,最后放入鸭肠,大火煮沸十息后,立马起锅。装了一个大汤碗,最后在上面撒上芫荽,茱萸,盐巴,蒜泥,脆豌豆,在烧热油淋上去。
热油落汤,冒出滋啦的声音,浓香四溢。
烤炉里的鸭子也熟了,刘青青取出五只,用油纸包好放在篮子里,挂在棉花脖子上,让它送到村长家,黑炭负责送到赵峰家。
剩下的三只,刘青青送到作坊里给孙姨,周氏和罗婶子,让她们下工带回去吃,顺便把大春叫过来。
桌子上一盆酸菜鸭血粉丝汤,一盘卤得入味的鸭杂,中间是考得焦红冒油的四只鸭子,哦,还有一只,被棉花和黑炭平分了。
两只在葡萄架下啃得恨不得连爪子都吃下去。
大春盯着桌子上红红绿绿的颜色,咽了一口口水:“你主意真多!”
常平县的百姓,鸭子常用来炖,像刘青青这样烤的,还真没见到过。
不过白色的大盘子里,一整只鸭子色泽红润,冒着油光躺在那里,实在,太震撼了,看着都流口水。
刘青青微微一笑:“别坐着不动,快尝一尝!”
她用菜刀切掉鸭屁股后,将烤鸭从中破成两半,每人分一半,顺便递来一碗甜面酱。
刘青青一直觉得,烤鸭就是要连皮带肉一起用手撕着吃,才过瘾。
当然,也可以用荷叶饼裹着菜蔬一起吃,不过她更喜欢吃米饭,不喜欢面食。
大春也不客气,从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左手按着鸭子,右手稍微用力,便撕下一只冒着热气的鸭腿,尝了一口,外皮焦脆,鸭
肉鲜嫩多汁,没有一点腥味,实在太对她的胃口拉。
第二个高兴的要数刘有山,还是二女儿最贴心,满足了他大块吃肉的愿望。
苏氏对于刘青青用了她那么多名贵的调料是有意见的,但烤鸭进嘴的那瞬间,觉得这调料,用得太值啦。
郭守云和翠翠,看他们面前去掉一半的鸭子,便知道他们对烤鸭的喜爱。
刘有山嘴里啃着骨头,口齿不清道:“奇怪,原来也吃过鸭子,怎么感觉,没有我们家的鸭子鲜嫩,难道是因为自己养的?”
刘青青解释:“阿爹,黄泥塘的鸭子四月龄长得二公斤,去掉鸭毛内脏不到一斤,我们家的鸭子,全都有四公斤,洗干净还有一公斤,接近两公斤,所以才肥嫩美味。”
若养一年,鸭子已经老了,不适合做烤鸭,只能做板鸭炖煮。
他们家的鸭子能长这么快,一来是因为喂的是淀粉含量高的木薯渣,二来还喂了菌子,所以才增肥这么快,而且没有腥味,带着一股天然的清香。
棉花黑炭啃完自己的鸭子,在桌子底下转悠,扒拉着桌角嗷嗷嗷啃,着实可怜。这两个机灵鬼,就会装可怜,刘青青只好把剩下的两个半只给了它们。
两只得了鸭子,一溜烟跑回葡萄架下,埋头大吃。
其他人盯着桌子上冒着酸香味的粉丝汤。
碧绿的芫荽,咖啡色的鸭血,淡黄色卷边的鸭肠,红彤彤的茱萸油,冒着热气勾着人移不开眼。
大春替苏氏和刘有山舀了一碗后,自己添了一碗,粉丝弹韧爽滑,鸭血细腻润滑,鸭肠脆弹有嚼劲,啧,香酸辣配合在一起,实在太开胃拉!
不一会便吃得满头大汗,她感叹,比起干妈家,自己家吃的就是猪食。
肚子实在撑不下了,可是卤鸭舌鸭肫,还没吃呢,看着就香,怎么办?
大春懊悔自己肚子太小,犹豫着还是伸出了手去拿。
苏氏按住她和翠翠:“你们小孩子,吃多了肚子疼,这个是卤的,凉了也好吃,等天黑给你们做宵夜!”
用碗装了一碗让她带回去。
刘有山嘿嘿笑了一声,拍拍肚皮:“我肚子还空着呢!”
夹起一块鸭肫,脆脆的,软软的,香中带辣,浓香入骨,这么好的美食,一定要配点米酒。
一家子一边吃一边计划,青华楼里卖烤鸭的事情,苏氏叹息:“可惜你阿姊在城里,没吃到!”
刘青青安慰她:“没事,等大马不犯倔,骑着大马,最多一刻钟便可回来,再说,我们自己家塘子里还有那么多的鸭子,还能少了她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