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野种田美食日常(13)

作者:溜溜金雀 阅读记录

刘慧兰嗯了一声,能躲出去,不面对宋老太阴沉沉的秋后算账,她求之不得,只是母亲一人在家,她有些不放心,对苏氏投去担忧的一瞥。

苏氏挤出一丝笑:“村里你王婶子家女儿婚事近了,准备嫁妆,要我今日去她家教她闺女绣枕套,前日已经和你奶说好了,你们放心去吧。”去一天,人家管两顿饭,还给她十个鸡蛋带回家,省下两顿口粮不说,十个鸡蛋值十个铜板呢,宋老太一定会好脸相待。

今日二房都不在家,宋老太的怒火烧不到她们身上。

刘慧兰舒了口气,去院子里准备出门要用的背篓镰刀水囊。刘青青从身后喊住她,有意鼓动她:“阿姐,可不可以悄悄带点盐巴。”

今日还去逮蝼蛄,放点盐巴考出来,味道更绝,她打算多烤一些,送给昨日帮她出头的徐氏的小孙子。

自己人吃,味道淡些没关系,好歹是蛋白质,但送人的话,不放盐,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一想到宋老太藏着火房的钥匙,盐罐子油缸米缸全部锁起来,估计刘慧兰也拿不到。她丧气道:“算了,阿姐,不用了,免得你又挨奶的骂!”

她委屈巴巴的样子,让乖巧老实的刘慧兰很不得劲。

刘青青不多纠缠,转身让苏氏给她缝个口袋挂在身上。她要准备好蝼蛄

大丰收,免得像昨日那样用衣袖。幸好这段日子天气好,她才没有受凉,不然又是一顿饥荒。

苏氏心疼她昨夜才受了委屈,今日又要出去打猪草,难得她提出一个要求,便动手把孩子爹一条破洞的裤子剪了,裤脚封严,依着刘青青的指点,在开口系上绳子,两边各自缝上一个肩带,就是一个简单的可以收口的双肩包。

刘青青欢欢喜喜背起来,大小正合适。

刘慧兰这当头也收拾好物件,背着大大的背篓,牵着两人的手去跟墙根下抽旱烟的刘老头说去找猪草。刘老头嗯了一声,算是回应。老婆子现在还不搭理他,不起来做饭,他饿得慌,琢磨着怎么找台阶。引起事端的这几人出门,他求之不得。

三姐妹出了门,直奔昨日割猪草的地边,等割满猪草装满背篓,喝了两口水,瞄准一块洞多的地,分工合作开挖。

刘慧兰今日带来了一把缺口的小锄头,分给刘青青,自己仍旧用镰刀,两人顺着有洞的麦根淘起来,刘翠翠在后面捡着。

有了昨日的经验,再加上今日早间吃饱了肚子,身上干劲十足,两人硕果累累,不一会刘青青的袋子就装满了。

刘青青赶紧把袋子扎紧口子,按到清水里,一来杀灭蝼蛄,二来让蝼蛄喝饱水,清肠,这一步很关键,若等蝼蛄死了再清洗,会有一股腥臭味。

刘青青清洗好蝼蛄,摘干净翅膀,刘慧兰变戏法一样,从背篓下面翻出一块脸盆大小有凹陷的铁皮,支在火塘上,看那模样,是铁锅的一块碎片。

她第一次此从家里偷东西出来,面上有些烧:“我想着用石板烤,太慢,废材火不说还烤不均匀,偷偷把阿奶藏的破铁锅借来用一用,晚上再悄悄送回去。”

农户人家,铁锅坏了舍不得扔,攒够足够的废铁,去打铁铺里出些工费,做新的铁具,宋老太是扣中之王,这方面做得尤其好,倒是便宜了刘慧兰。

刘青青感动得几乎要流泪,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阿姊你想得真周到!”

受到鼓舞的刘慧兰,忐忑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还有过年炒豆子留下的粗焦盐,阿奶忘了锁,我也带了些来。”

破铁皮只是用一下,晚间还能还回去,不叫偷。粗盐用掉可就没了,刘慧兰心底不安,不知道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刘青青看出了她的纠结,扒拉着手指头开导:“阿姊,我们都姓刘,是刘家的血脉,是阿爹的亲骨肉,刘家养育我们长大天经地义。

你不要日日听大伯母唠叨粮食都是他们辛苦种的,我们日日吃白食,你就觉得我们占了他们的便宜。

阿爹即使没种田,但冒着生命危险进山打猎,换取的银钱可都交给了阿奶。那些银钱买粮食,难道还不够我们姐妹几人吃饱么?

阿娘现在只能做些缝补的粗活,之前眼睛好的时候,做了许多精细的绣活,换的钱财也交给了阿奶,还有你,每日间洗衣做饭打猪草,别样不说,卖的猪钱,经过你的手了么,还不是阿奶管着。

我们都参加了劳动,都为这个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阿奶让我们吃饱肚子是应该的。

导致刘家日子紧巴巴的,不是因为我和妹妹不干活吃白食,而是因为大堂哥念书。”

“大堂哥念书这么些年,每年要多少铜钱,你有算过么?我们姐妹一年吃喝要多少铜钱,你算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