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族学,改名为清水沟村学。
公平起见,作学堂的房子算是刘族出的,赵族负责装修。
铺设地板,安装门窗桌子,抹墙等。
村子里入学的孩子一视同仁。
就这样,清水沟村学初现雏形,分男学部,女学部。
许家房舍较宽,规划了幼学部和女学部。
因是第一年,六岁七岁八岁的孩童在这里启蒙认字,读满一年后,男孩转到刘家老宅的男学部,认识更多的字,学习打猎种田的技巧。
女孩升到女学部,除了学习文字,还要学针线裁剪。
从明年开始,只收六岁的娃。
半大的孩子,已经能帮家里干活,所以上学时间是天明到午时。
上次卖荒地,村子里共收入190两,上交国库后,返还村子19两,村长做主,全部划到了村学,还划了30亩荒地作为学地,收益完全由村学管理。
为了方便,由年纪大的刘有山任村学山长,赵峰任副山长。
刘青青忙得焦头烂耳,表面上没她的事,其实这些全是她策划出来的。
两个宅子已经装修好,村长满面春风来喊她去参观,哪里还需要改动。
她丢下手里的笔,叫上阿娘和阿爹一起,毕竟,那是他们以后上班的地方呢!
先到了许宅,院子大门换了额扁,更名为清水沟女学部幼学部。
进门后两大间大窗的屋子,白墙石片瓦,焕然一新。
里头摆放着整齐的木桌木椅,上首靠墙设了讲台,准备了石膏块,墙上安装了一块大木板,刷了黑漆,白色的石膏在黑板上可以留下清晰的字迹。
每个桌子上都有同款小黑板,可以写字。
是的,他们学堂的学子不用纸笔,用小黑板和石膏。
镇上的夫子是写在纸上再挂在讲台,他们这个比那个便宜又直观。
院墙加高,只要把门从里头一锁,最强的壮汉都爬不进去,院子里全是野草坪,摔一跤一点也不疼,学子们的安全不用担心。
后院墙角茅房分男女。
旁边两间耳房一间是值房,他们几人就在这里备课办公。
另一间茶水房,孩子们可以到这里喝水。
刘青青满意的看了一遍,在值房备课的赵峰看见她,眼前一亮立马围了上来,“青青阿,我有了些新想法,你听和你说!”
“我把常用字按照笔画从少到多排好了,找家里弟弟妹妹实验,总是读了后面忘前面?”
现在的孩子启蒙都是三字经,刘青青抱怨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应该从简到难,从常见入手。
赵峰很感兴趣,决定要编一套启蒙教材出来。总是逮着她不停地讨论。
刘青青被他说怕了,随意丢了一句:“注音哪!”
“设计一套符号把所有音注一遍,孩子们以后自己就会读,就可以自己复习啦!”
趁他发愣,脚底抹油跑了!
她得去巡查到手的新稻田,
阿云说里头有鸟偷吃稻谷。
第51章 秧鸡不是鸡
五月的清水沟,田地里一片青翠,稻谷尽情的生长,在微风中波涛起伏,滚向远山。翠绿深绿相接,与碧蓝的天空,不用美颜就是山水田园画。
阿云坐在田埂上看书,身边放着她常用的背篓。远远的看见她便笑了起来。
两人一前一后,顺着田埂绕了圈,果然在谷田水面上,不时发现些许灰褐色的羽毛,她捡了一片,认不出这是什么鸟!
想必是来偷吃稻谷嫩芽的罢。
绕着田埂寻了半天,能听到近在耳边的呱呱声,却连鸟影子都没看见,刘青青顿感一阵无力。
说实话,伺候田地上,她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不如那些一辈子在田地里挥洒汗水的老把式有经验。
郭守云看着她微微一笑,从一旁的背篓里,提出一样东西,是棉花和黑炭!
两只小狼长大了许多,冒出了点点牙桩,看见刘青青,开心的过来用脑袋蹭蹭她的脚,睡在她旁边打滚,等着她挠痒痒。
棉花和黑炭平时关在笼子里,郭守云遛自己的时候,顺便把两只小狼牵出来一起,郭守云正式拜了赵峰为师,准备了四礼那种。赵峰也认真起来,不是那种顺便有空的教导,而是每天认真备课的一对一辅导,郭守云每晚点着蜡烛消化苦读,遛狗时间大幅度缩水,两只小狼根本不尽兴。
刘青青习惯性撸了一会毛,旷野里,除了风吹稻谷带动沙沙声,间或传来一声鸟叫。
两只小狼奶呼呼竖起小尖耳朵,兴奋呜嗷一声翻起来,顺着纵横交错的田埂乱钻,瞬间跑得不见踪影。
不一会两小只跑回来,邀功的把嘴里叼着的猎物放在刘青青脚下,一溜烟又跑了!
啧,灰色的毛,如鸽子大小的肥鸟,都是一嘴被咬中脖子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