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子打开一看,只剩薄薄的一层锅巴,硬得牙都要愣掉,菜盆更是干干净净,没办法,她就着菘菜碗加了些水,从菜园中扯了两片叶子丢进去煮,好泡着锅巴吃,到了宋老太嘴里,就变成了败家贪吃的娘们。
委屈受得太多,她已经麻木,也曾和孩子爹抱怨过,孩子爹找宋老太吵一架后,宋老太越发看她不顺眼,男人在家时还好,男人出去打猎后,宋老太总能找到借口折腾她们母女,口口声声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是她让二房绝了后,尽养些赔钱货拖累刘家,拖累大房。
偏偏男人不会种地,仅会打猎,十天有八天去山里,留下她们母女在家,为了不被磋磨,她只好伏低做小,一忍再忍。
苏氏低着头小口小口的嚼着嘴里的锅巴,不敢吭声。
刘慧兰心里一股郁气无处可发,闷闷解释:“阿奶,这是洗菘菜盆的水煮的汤,没有挖罐子里的油,再说,装油的罐子在柜子里,我们也没钥匙啊。”
“幼妹牙没长齐,咬不动才煮了给她泡着吃的”
宋老太才知误会了苏氏,也不道歉,鼻子里哼了一声,又转而责骂刘青青偷奸耍滑,提桶水,这半天竟然还不回来。
苏氏母女才惊觉刘青青去了好大一会,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担心,慌忙放下碗筷,奔跑着去寻人。
宋老太气急了,她们竟敢不听她的教导跑了,这还能忍?拉着苏氏不放。
苏氏急哭了,挣开宋老太的手,踉踉跄跄往外跑:“娘,青青才九岁,万一掉井里,她小人儿怎么办才好?”
第5章 小米粥
日头越来越长,太阳还没完全落下,余晖照在身上,暖暖的又不晒人。清水沟村的人们劳累了一天,无论是家里富裕吃米饭的,还是吃野菜饭团的,大家伙都填饱了肚子,聚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唠嗑,东家长西家短的说闲话。
刘青青就在村民的八卦中,一步三晃的经过众人面前,单薄的身子裹在灰扑扑的衣服里,上面都是补丁,显然是男款的衣服改小的。手里提着几乎能装下两个她的大木桶,摇摇摆摆走向水井。
村口的老井水质清冽,入口甘甜,即便家里有井的人家也喜欢来此取水。全村的人都喝这口井的水,老村长出面,每家凑了三瓜两枣,修整了水井,砌起了青石,搭起了木棚,装好了摇轮。
刘青青挪步到井边,转动摇轮,放下桶灌满水。
只是下去容易上来难。水桶下去时,不用出什么力气,但上来时,加上水的重量,至少有二十多斤,刘青青一个九岁的孩子哪里转得动?
只见她使出吃奶的力气,勾着身子压在摇柄上,想借助身体的重量转动摇轮,把水带上来,终于,转动了好几圈,大家伙都能看到露出大半截的木桶,可惜,刘青青再也没有力气。
她脚下趔趄了一下,重重的水桶磕在井沿,碎了个缺口,又掉下去,带动着摇柄哗啦哗啦转动起来,反把刘青青扫向一边,摔倒在地。
大家伙的心也跟着摔到了地上,这年头缺医少药,夭折的婴儿不少,养到八九岁的孩子,算是站住了脚,村子里淳朴,看孩子就像看地里的庄稼一般,多少有些爱护之心。恰好村长媳妇徐氏带着小孙子在这里玩,她是个热心的,三步奔两步跑到面前,掺起她来,关切询问:“丫头,有没有摔到哪里?”
刘青青虚弱的摇摇头,露出感激的笑:“婆婆,我没事!谢谢你。”
“真的么,我看你脸都白了,是不是哪里疼?”
“谢谢您婆婆,我真没事,只是清早在家喝了一碗米汤,打完猪草回来就来打水,有一点饿,才不小心摔倒的。”
她怯怯的回答,投给徐氏感激的笑。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趴在井沿,看着掉下去的水桶,懊恼自言自语:“糟了,打不上水回家,阿奶不给饭吃的。”
顾不上湿了的衣裳,又去摇动手柄。
大家伙对视一眼,脸上都是熊熊的八卦之色。
宋老太在村子里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因她两个儿子在城里安家,闺女更是成了官夫人,大孙子小小年纪在镇上读书,听说书读得极好,将来一个举人老爷是跑不掉的,她看人都是拿鼻孔,想不到,家里的孙女竟然这样,嗯,面黄肌瘦寒酸怯弱。看看,只喝了一碗米汤,却做了一天的活计,这完全是作践孙女啊。平时宋老太那一副高人一等,显摆宽裕的模样,竟然是刻薄孙女不要脸的。
有那好事的帮她把水提了起来,状若无意问道:“大晚上的,打水作甚?”
刘青青投以感激的眼神,老老实实道:“哦,阿奶说,大堂哥念书辛苦,要我烧些水给他泡泡脚,解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