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管事笑笑:“大奶奶说是打算开酒楼,昨儿就命我出来找找间小楼,恰好我有个同乡就住在这附近,所以知道这里有间小楼可以出租,我就来瞧了眼,刚好合适。”
陈管事笑得和蔼,只有宋瑾觉得自己是傻子。
她想赚钱,哪晓得自己还没开始呢,这群人恐怕都提前赚上了。不知道在这大明做房屋中介能拿多少提成。
“既然陈管事说好,那便是好了。”
宋瑾灰心丧气,都懒得看了,是谁觉得来到这古代,带着现代知识金手指就能大杀四方的?
宋瑾觉得自己蠢死了。
“嗳,看还是要看的,毕竟将来还是蔓草......文公子在此经营嘛。”
宋瑾无法,只好进了小楼去看。
临街两间屋子,门板全卸后光线极好。贴着内墙有道木梯直达二楼,一层得配上柜台,还有酒柜,菜单也要准备。
宋瑾依着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所见的饭馆,在心中为这间未来的酒楼做装修。
后门打开是一个小院子,宋瑾瞧了瞧厨房的位置,不是很大,估摸着要增大。
房间有三间,到时候伙计厨子都能住下,自己还是得回那间大院子住着。
地方都打扫的很干净,宋瑾看完后院后又上了二楼去瞧。
临街一排窗户,推开窗户便能看见不远处的府衙大门。
看到这里宋瑾啧了一声,都说贼怕见官,宋瑾就是那个贼,整日对着官门难免心虚。
陈管事听她啧了一声,以为是有不满,又开始推荐起来,生怕跑了这单生意似的。
“这里原先生意也是极好的,东家四处走货,天南地北的货他都有,要不是突然要回老家,只怕也不会空出这样一间好铺子来。”
宋瑾听了忍不住问:“生意既做的好好的,为何要回家去?”
陈管事面色讪讪,心中直怪自己多嘴。
第16章 火油是个好主意
宋瑾既有了疑问,陈管事总得糊弄过去,因此只好解释道:“这里原先也是开的绸缎铺子,东家常往广东那头走货。也不知怎么地,年初病倒在了广东,原以为只是一场小病,不曾想竟客死他乡了。这原东家乃是徽州人,这家里人张罗着不就送回去了嘛,这才空置了出来。”
宋瑾明白了,原东家死了,怕来租的人觉得不吉利,所以陈管事瞒着,防止宋瑾转头告诉大奶奶去。
可宋瑾是无所谓的,位置合适,价格文雅能接受,大小也刚好,于是肯定了陈管事的选址。
“我倒是觉得这里极好,地段也合适,价格也不错,大小很适合做酒楼。”
“就是就是,那......咱们回去就这般同大奶奶说去?”
“好呀。”宋瑾满口应承下来。
事情办的十分顺利,*除去对陈管事的信任外,也有文雅这类闺阁妇人极少上街,也少见外头的男人,因此对于外头消息的来源基本就靠着家里的管事。
因此陈管事禀报,宋瑾应和,文雅也挑不出问题来,于是这院子就这么赁下了,用的是文子晋的名字。
酒楼定下后,宋瑾松了一口气。这酒楼虽不是一心给文雅赚钱用的,却是她将来走出去用来赚钱的营生。先用文雅的酒楼试水,等摸熟了她也差不多脱籍了,到时候自立门户也有经验了。
晚间她在床上躺着,一门心思盘算着锅碗瓢盆鸡鸭鱼肉和账房伙计,门外忽听有人敲门。
“蔓草......”
声音低低的,宋瑾还是听出来是杜鹃的声音,忙爬下床开了门。
门外不止杜鹃一人,还有莲心等几个丫头。
杜鹃晃了晃手中的纸笔,得意道:“我拿到了。”
宋瑾一笑,让众人进门,又悄悄关上了门。
众人围着一盏昏黄油灯,拿水给那用过的砚台润了润,丫头们也没什么讲究,没得墨条去磨,就用手指头去磨砚台底,总有干涸的墨被磨出来。
宋瑾抓着笔,蘸了墨,在纸上默下第一首词,乔吉的《天净沙即事》。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嗯......是末两句。
简单,顺口,应景,字数还少,宋瑾觉得最是合适。
默完词,宋瑾把纸摊开给众人看,众人看纸如看天书,宋瑾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莺莺燕燕春春,就是黄莺呀,燕子呀,春天都来了,叽叽喳喳特别热闹。”
“花花柳柳真真,就是花都开了,柳树抽条了,嗯......真迷人。”
“事事风风韵韵,嗯......”
在宋瑾印象中,国画也好,诗词也好,讲究一个留白。她如今这一解释,颇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意味在里头,一下子就破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