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我明儿再做一回,细细的给您讲。”
“哎哎哎,可真是谢谢你了。”
宋瑾笑着送走了李婆婆,自顾自地想着如何去跟文雅开口说开个酒楼的事情。
一道菜只是展示,她得有更多的菜式出来才行,好在她还有些存货。
明儿去教李婆婆做清蒸鱼的时候,应该叫她订些极新鲜的排骨回来,清蒸排骨也是美味的。
再有蛋黄南瓜也是好吃的。
南瓜......
南瓜......
宋瑾拍着脑门儿细细想着,南瓜是传过来了吧,还有辣椒番茄,她得花点时间找找这些“新鲜”的食材。
正费劲想着的时候,杜鹃从门里走了出来,一眼就看见了在院中用手锤脑门儿的宋瑾。
“蔓草,奶奶叫你呢。”
宋瑾心中一喜,有戏了,连忙跑了过去。
走至杜鹃身边时,她悄声道:“奶奶高兴的很。”
宋瑾心中更加有底气了。
进了门行了礼,宋瑾自信满满地站在那里等着问话。
文雅一边用下人递来的帕子擦着手,一边问道:“这鲈鱼,是你教那婆子做的?”
宋瑾道了声是。
文雅轻笑了一声:“好端端的,怎么想起来要做这道鱼了。”
宋瑾不答反问:“大奶奶只管说味道如何,可还中意?”
文雅笑道:“还不错,用了心思的。”
宋瑾听了这话,便顺势将开酒楼一事说了出来。
“奴婢是想,这银子放着也是放着,不妨开间酒楼,独特的菜品必然能在苏州有一席之地的,到时候钱生钱,岂不是更好?”
文雅听了这话,笑容收敛,既不答是,也不答否,只是伸出手去观赏左手上三只金镶宝的戒指。
无人不爱财,只是怕亏罢了。
宋瑾只好继续道:“大奶奶眼下服丧,穿戴从简,等过了孝期,总要几副新头面的,到时候从这酒楼里出银子,岂不是名正言顺?”
文雅听了这话,手掌一握,缓缓道:“你这菜不行。”
第12章 宋瑾的心就像外间院子里的花
宋瑾信心满满地进来,结果临头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奶奶此话何解?”
论起生意来,文雅倒是难得的耐心和认真,当真给宋瑾解释起来。
“首先是口味不符合苏州人一贯的饮食,就算是喜欢,也不能全都如此寡淡。尤其是里头出现了不太富裕的客人,要吃的够味人家才觉得过瘾。你这个......”她瞥了眼桌上那道清蒸鱼,接着说道:“适合我们这些人家吃,酒楼里撑不起来。”
宋瑾抿了抿唇,并不辩驳文雅的话,而是仔细思考着对策。
既然说清新寡淡不适宜,那就加重口味好了,那更方便了。
“多谢奶奶提点,若是奶奶放心,奴婢晚间再做一道叫奶奶尝尝?”
文雅淡笑着应允了下来。
这对宋瑾来说是个好消息,不怕否定,只怕不给机会展示,只要机会多,早晚她能抓住的。
只是这晚上做什么呢?
排骨此时肯定没有了,牛肉这年头似乎还没有养殖起来,都是水牛,肉质差了些。
她想了半晌,想到一个四季皆有的菜式:糖醋荷包蛋。
材料简单,便宜,够味,四季能做。
宋瑾拿定主意,只等到日头西斜便直奔进厨房开始做菜。
糖醋荷包蛋要想做好,一个是鸡蛋要煎好,一个是料汁要调好。
热锅冷油,撒些许盐粒下去,宋瑾抓着一个鸡蛋在锅沿啪地一敲,贴近油面打进了锅里。
一众婆子听说中午那道清蒸鲈鱼得了大奶奶的赏识,于是都围过来看。
宋瑾也不遮掩,就这么边做边教:“鸡蛋要煎到两面金黄,一个一个轮流煎,免得煎成鸡蛋大饼。”
众婆子听了笑,有人问可要帮什么忙,宋瑾不客气地请她剁些蒜末,用水泡着。
那婆子转头就去剁蒜末了,有人好奇地问:“这蒜末为何要泡水呀?”
宋瑾微笑着解释:“蒜味重,容易抢菜的风头,泡一泡可以去蒜的呛感,吃起来更好入口些。”
众婆子哦哦地应着。
宋瑾手上不停,一连煎了六个荷包蛋出来,放在碟中晾着。
这边荷包蛋煎好,那边蒜末也泡好了。
宋瑾用纱布滤了水,锅中重新加油烧热,大半蒜末倒进油锅中,大铁勺不断在锅中翻搅,蒜香气瞬间溢满整个厨房。
众人看着也觉得奇怪,她们也试过油锅加蒜,可是蒜末很快就成了焦黑一片,宋瑾这个却只是白中带着金黄之色。
正疑惑间,宋瑾已经用铁勺舀了一勺清水下去,接着便是酱油和醋。
“这酱油呀,是用来调色的,可以让鸡蛋的颜色看起来更好,醋是用来入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