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摇光在长门园为自己穿鞋时的情景,荷华咬了咬唇,问念薇:
“念薇,你还记得陛下遇刺之前,最后一次留宿凤梧殿是什么时候吗?”
念薇回忆片刻,回答:“约莫两个月以前,敬事房那边应该有记录,奴婢可以去差人偷偷去确认一下。”
两个月……
荷华以手叩着桌面,思考:“你说,世上有没有一种药,可以将未足月的婴儿,伪装成早产儿?或者说,让脉象紊乱,比如一个月的孩子,脉象上看,却是两三月有余——”
“奴婢不知,但想来如果认真去找,也许是有的。”念薇似是明白荷华想做什么,捂住唇,“小君你想?!”
荷华颔首,“此事先不要声张出去,你想办法,让人在宫外替本宫寻找这种药。除此之外,让男子绝嗣的药,也为本宫一同寻来。”
“剩下的,我自有主张。”
第27章 宸曲(12)良宵会同,欢娱不终。……
薄暮的时候,荷华坐在小轩窗前,缓缓梳妆。
铜镜里倒映出一张芙蓉面,柳叶眉,丹凤眼,眼角上翘,下颌尖尖,小狐狸似的,静态极妍。
她其实生得并不像静纾。
静纾是罥烟眉,水汪汪的杏仁眼,琼鼻樱唇,一看便知温婉含情。唯有凝霜赛雪般的肌肤,与荷华一模一样。
——幽京位于中庭北边,近塞北,寒冷少阳,女子大多肤白,曾有文人戏谑称其如塞上酥,想来这大概是两人最大的相同点了。
若说荷华十三四岁,未长开的时候,凭借一身雪肤,与静纾还有几分相似,如今再看,即便她依旧肌肤似雪,却已是截然不同的风情。
可自从静纾去世,她在宸王烨面前,穿紫衣,化淡妆,压低了眉眼,硬生生将自己乔装成静纾,一装便是许多年。
直到现在,才做回一些自己。
宸王烨喜欢她神似静纾,那公子摇光呢?他究竟是看上自己什么?
荷华不知道,也不愿细想。
归根到底,他喜欢什么,都同她无关。她要的,只是一个孩子,巩固自己的地位,让自己能顺利掌权罢了。
荷华放下螺子黛笔,随意地抿了抿胭脂,唤来念薇:
“去把本宫入夏时做的那件绯红襌衣寻来,然后替本宫梳一个堕马髻。”
“那件吗?会不会……太薄了?”念薇迟疑。
荷华摇头叹息:“正是要薄些才好,快些去吧。”
——————————————
夜色里水晶绣球灯闪烁着莹莹的光,仿佛一点星芒。
念薇在前方提灯而行,荷华紧随其后。两人来到昭阳殿的时候,摇光正在竹苑书屋里练字,屈纯静立在身后侍奉。
他今日临摹的是《战国策》的第十七篇,讲述的是兆成君立太子的事迹。
兆朝未式微之际,兆天子的太子,被称为共太子,为诸侯国太子之首。共太子去世后,兆成王没有从五个庶子之间确立谁为太子。宸文王听取谋士的建议,决定谁当太子,便给予对方更多土地来支持他。
后来在宸国为质的公子初想当太子,便派人贿赂宸文王相国身边的人,让对方告诉以自己的才干,留在宸国将对相国不利,于是相国派人支持公子初为共太子,最终公子初也如愿当上太子,并在兆成王去世后,登上兆天子之位。
这段事迹被史官特意记录下来,夸赞公子初心智谋略的同时,以作为宸兆两国交好的证据。
但只有宸国王室才知道,公子初的登基,本就是宸文王的计策之中。实际上,只有公子初成为兆天子,宸国才有更多发展可能。
因为,公子初在宸国当质子时接受的教育,本就是……为了将他养废。
而公子初登基之后,确实如宸文王预料的那样,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为兆朝的由盛转衰,埋下伏笔。实际上,他本人便是后来发动合纵伐宸之计,在夏国被灭,兆朝元气大伤后,不得不迁都的兆灵王。
想起这段往事,摇光唇边有隐约的冷笑。
所谓天下之势,便是你以为自己运筹帷幄时,永远有人比你棋高一筹。既入棋局,就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未战而庙算胜,方为存亡之道。
他如此想着,执笔挥毫,墨锋折落,起承转合,书尽七窍玲珑。
终于停笔。
铺开的白绢上墨迹淋漓,摇光微一抬眸,屈纯正要为他呈上
沾满印泥的玉章,不料有扣门声,在屋外轻轻响起。
两人均是一怔。
夜深人静,子时已过,这个时候,会有谁来造访?
屈纯前去开门。
如水的月光里,念薇收起绣球灯,向他敛袖行礼,“见过屈公公,我们小君有话同大公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