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229)+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听见姜璘的问题,颜瑾拭去唇边的血渍,眼神亦是出现一瞬的空茫。

为什么呢?

一开始确实是因为郢王钰的命令,后来……

大概真的就是置气。

认真想要同摇光一决高下,一洗三年前云中平原战败的耻辱。

也罢,他乡非故国,只要自己还活着,日后两人还有较量的机会。

前提是,摇光能在宸王烨手下先保住太子之位。

毕竟,王宫之中最危险的地方,从来都是东宫。

想通以后,颜瑾深深看了摇光一眼,总算放声命令余下大军:

“撤!!!”

铁骑扬起滚滚烟尘,朝若幽河下游而去。

凝视着远去的耜国大军,沈冉策马出阵,问摇光:

“殿下,是否要末将领兵追击?”

摇光想了想,一声令下:“追!”

炎炎烈日之下,楼船当先破浪,艨艟载甲士,竹筏托辎重,三千艘战船首尾相接,如雁阵般推进。鼓声震天动地,校尉执旗指挥,士卒划桨整齐划一。

前锋已登北岸,后卫犹自岸上列阵,浮桥随波起伏,十万大军竟在两个时辰内悄然渡尽,唯余满江旌旗倒映夕阳。

直到最后一名耜兵的影子,也消失在绥宁县前面的牧野原里,荷华方才按捺下心中激动,问道:

“所以,这一仗,我们……是不是胜了?”

她的银甲上同样遍布箭痕,脸上还破了一道口子——虽然耜宸交战的后半节,她一直在木楼上击鼓,但中间好几次,有耜兵顺着木梯爬上来,试图刺杀荷华,还有无数弓箭手朝着她的方向放箭。

她能活下来,只能说命大。

听到荷华的问题,摇光先是一怔,反应过来后,他凝视着盔甲血迹斑驳的荷华,长腿一抬,利落地翻身下马,月白色披风在空中划出一个潇洒弧线,当着所有人的面,向荷华单膝跪地:

“此番大获全胜,母后功不可没,多谢母后,母后万安!”

在他的带领下,十几万大军齐齐跪地,山呼声震耳欲聋:

“多谢王后!!王后,万安!!!!”

若幽河大捷的消息,如星星之火一般,蔓延至沧澜郡,又从沧澜郡一路传至宸国王都天耀城。

不仅如此,王后是太阳神化身,亲自上阵杀敌,奏响战歌,鼓舞军心的事迹同样不胫而走。摇光在捷报里特意提及,若母后能一直随军同行,定能稳定军心,令将士更加骁勇善战。

通俗来说,就是能打胜仗。

虽然宸王烨听了传言后,觉得一切都很荒诞。

他眼里的荷华,向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几乎不可能与打仗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更不要提亲自上阵杀敌。

但他喜欢打胜仗这三个字。

更喜欢看自己的将士为自己开疆拓土。

为此,死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百万人,他都不甚在意。

只要国力允许。

退一万步而言,就算王后真在随军征战的过程中不幸去世,那大不了……

换一个王后呗。

反正自从王后出宫的那日开始,自己已经做好她回不来的准备。

若回到宸国的,真的只是一具尸体,他会给予她厚葬,为她在自己的地宫陵寝中保留一个位置。

虽然扪心自问,荷华在王后之位上,做得很称职,除了偶尔会耍耍小性子以外,没什么大的问题。

但再怎样称职,后宫,终究只是一个用来消遣的地方。

于宸王烨而言,他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却都比不过将士在前线每夺来的每一块土地,打下来的每一座城镇。

九枝青铜宫灯火焰幽幽,读完捷报后,宸王烨拿起淡青色的传国玉玺,转身看向身后悬挂的九夷地图,在黎国与耜国两处土地上,重重盖上了朱砂的印章。

凝视着鲜红的印章,他眼里有着志在必得的意气。

九夷如此浩瀚,自己所统治的宸国不过是其中一块弹丸之地,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宸国一统中庭,一统盛华洲,乃至……

将整个九夷的四大洲,四大洋都收入囊中。

犯宸国者,虽远必诛。剑锋所指之处,无人莫不敢服从。

这,才是他真正要关心的事情。

至于什么废除卒妻制啊,什么王后随军啊,什么公主暂时不能返回王都啊,这些都是小意思。

见宸王烨心意已决,臧寿迟疑一瞬,还是开口:

“既然陛下同意太子的提议,令王后随军,那是否要予以一定抚慰?毕竟这应该是

太子殿下的意思,而非王后……”

臧寿同正常的大臣一样,觉得王后荷华一定归心似箭,毕竟她都接到丹皎公主了,顺利完成了陛下的任务,怎么可能还愿意留在前线那种鸟不拉屎,遍地死尸的地方呢?一个搞不好就会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