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219)+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难道会是草药有问题?

她不由得问廖若:“你最近佩戴了符篆吗?”

廖若点头:“戴了呀,有一说一,能不能保平安我不知道,但是驱蚊效果挺好的,最近都没多少蚊子叮我了。”

想起什么,她慌忙低头,翻开衣领检查自己佩戴符篆的胸口,然后松了口气。那里皮肤光滑,没有任何疱疹。

“奇怪,难道不是符篆的问题?”廖若同样疑惑不解。

就在此时,有医女小跑着过来禀告:

“不好了王后殿下,刚刚又有新的伤兵身上出现杨梅状的疱疹了!除了他们,听说军营里健康的士兵身上也发现了!”

眼看情势越来越危机,疫病的乌云弥漫在整个营地上空,荷华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将发现疫病的人全部集中起来,同健康的士兵隔绝开!”

暂时安置好染病的士兵后,荷华回到自己的营帐里,一边翻阅医书,同时命人检查一筐筐草药。

艾叶、苍术、白芷、川芎、藿香……

每一样都是由萧珩送过来,经百名医女检查,药材很难出现什么问题。而制作符篆的竹片,也是由三年生的毛竹剖制而成,医女们拿到手后,翻来覆去地查看,也确认是安全的。

就在荷华按照医书,核对每一样草药的作用时,突然听见萧清一声小小的惊呼:

“这姜……”

“怎么了?”荷华放下竹简,朝她走过去。

只见萧清站在一筐生姜前,摇了摇头,道:

“没什么,我原以为父亲送的只是寻常生姜,没想到他送来的竟然是蟠姜。蟠姜虽然药效好,但价格要比普通生姜贵好几倍,大部分是用来入菜或制作零嘴,父亲视财如命,想不到这次竟会如此大方。”

荷华知道,蟠姜的姜块如拳,皮黄肉白,辛辣中带清香,因其形屈曲如蟠,故而得名。在宸文王时期,就被定为贡品,成为士大夫阶层的“雅姜”。民间曾有谚语,称“日食三钱蟠姜,百病不侵”。

正常情况下,蟠姜一般生长在汧灵江的下游,其中又以郢国为主要出产地。所以她一开始看到萧珩送这么多蟠姜过来,还暗自赞叹了一番,没想到容地居然还出产蟠姜。

“说起来蟠姜在驱赶蚊虫上,效果其实远不如艾叶和苍术那些草药,王后殿下当初为何要用它呢?不过这蟠姜的气味可真是浓郁,嗅起来居然还有点像硫磺。”萧清奇道。

廖若接话道:“笨,金粉多贵啊,相比之下,姜汁更好上色。谁让你们容人的金乌负日图腾,一定要金灿灿的才好看呢。”

荷华点头,正如廖若所说,符篆为大量消耗物,若是全部用金粉,确实是一种浪费,因此她是让一众医女将捣碎的蟠姜滤出汁子,再加入明矾、桃胶等调和成颜料,最后再洒入少许金粉,以勾勒金乌负日图腾的粼粼金光。

因为萧清的“那句嗅起来居然还有点像硫磺”,荷华拿起一只蟠姜认真看了看,果不其然,蟠姜的表面有一层细细的粉末,颜色浅黄,和蟠姜的黄色表皮融在一起,几乎看不出来。

荷华用指腹拈了一点粉末放于鼻尖细嗅,虽然气味很淡,但还是有一股类似火柴头的微弱矿物感。

确实是硫磺不假。

再让其余医女检查剩余装蟠姜的箩筐,果不其然,都发现了硫磺。

“怎么回事?”荷华皱眉,看向负责验收药材的医女。

因为这一意外,小医女神色苍白,慌忙跪地,为自己辩解道:

“这些药材经手的时候,我都认真检查过,肯定是安全的,我不知道,不知道里面为什么会出现硫磺!”

听到她的话,荷华心中疑虑更深。

难道是蟠姜被送进来后,才被人悄悄加了硫磺?但硫磺又有什么用呢?

想起蟠姜的主要产地郢国,荷华不由得深深蹙眉。

冥冥之中,她总觉得这一切和临渊君颜瑾会有脱不开的关系。

但如果真是颜瑾在做手脚,为何有些人佩戴符篆没有出事,有些人佩戴符篆的地方,却出现大片大片的红紫色疮肿呢?

荷华百思不得其解。

正当她思考这些线索间的联系之际,木轮碾过

草地的声音响起,时鸣推着轮椅进来,对荷华道:

“阿姊,刚刚我向染病的士兵一一问过话,发现他们除了佩戴符篆以外,都有一个共同点。”

“什么共同点?”荷华追问。

时鸣深深呼吸,然后开口:

“他们在染病之前……都曾去找过军妓!”

听到这句话,营帐内一众女子面面相觑,不少医女纷纷露出鄙夷的表情,仿佛是听见什么极为不堪的东西,污了耳朵。

荷华所居住的医营与普通士兵的军营是隔绝开的,因此那边情况如何,荷华并不清楚。但从廖若之前的话来看,宸国军中有妓子,似乎并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摇光也没有下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