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146)+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但……这绝不是姜堰贪污的理由!!

华容道上马革裹尸的宸兵,难道都是天生地养,没有家人?

荷华刚准备开口,突然,姜璘抬起头,定定凝视父亲:

“既然如此,父债子偿,我姜璘便替战死的那些将士,还了阿父的罪孽便是!”

说完,他起身就要朝着一旁的石壁撞去!!

荷华措手不及,高声道:“拦住他!!”

然而还是迟了一步,纵然有狱卒眼疾手快拉住姜璘,他的额头还是撞上石壁,鲜血瞬间染红少年白皙光滑的额头,姜堰目眦欲裂:

“麒麟儿!!!!”

他双手死死攥紧铁栅栏,整个人慢慢瘫软下来,跪在地上,“麒麟儿,并非阿父不愿,而是,而是……”

他老泪纵横,语声哽咽,竟是一个字也说不下去。

狱卒探了探姜璘的鼻息,对荷华禀告:“启禀王后殿下,姜小公子没死,还有气。”

荷华一颗心稍稍落定。

即便她与姜堰立场相对,但见姜璘如此,亦是心有动容。

少年热血,赤诚无比,而这紫宸宫里,又有多少人是如自己一般,尝遍艰辛,最后落得人情冷暖霜白发?

她闭上眼,道:“去宫里请御医,务必保住他的命。”

姜堰闻声抬头,看荷华的眼神不禁出现深深的感激,总算放声道:

“王后殿下,臣,罪该万死!!!臣将知道的全部告诉您,还求您,不要累及臣的家人!”

一场审问结束,已是黎明时分。

荷华走出诏狱,只见天边泛起鱼肚白,如墨的夜色逐渐淡去,一轮红日从地平线缓缓探出头,将天空晕染成暖橙色。

诏狱的天亮了,可贪污粮草案子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帷幕。

姜堰的声音仿佛还在她耳边回荡:

“去年开春,丞相大人身边的小厮找到我,让我无论如何,一定凑齐七万两黄金,否则便有诛三族之祸,我身为治栗内史,掌管整个宸国的租税征收和财政收支,又怎会不清楚国库的情况……”

“见我为难,对方又暗示我可以卖

一些粮食凑数,眼见时间越来越急迫,我只能铤而走险,让当时太仓的仓丞陈礼偷偷卖了一批粮食,将钱交了过去……”

“我本来想等秋收的时候,用各地新缴纳的税粮,填补亏虚,谁知从去年秋收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小满,宸国境内主要产粮的地区不是闹蝗灾就是闹旱灾,两个时节的收成都很差……”

“眼看太子殿下率兵伐容,前线粮草消耗巨大,太仓缺粮之事就要暴露。等他们运走一批好的粮食后,我便命陈礼买了一批很差的粮食,以次充好,等陈礼办完事,便杀他灭口,然后趁着新的仓丞孙禾还在整理造册的时候,放火烧掉所有记录。谁知道华容道战事胶着,前线竟然又缺粮了……”

姜堰对自己所有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时鸣回国途中遭遇刺杀,漕船失事,有人冒充容国奸细……这些他就不知道了。

他还没那么大胆子,在王后眼皮底下,动她的人。

联系到姜堰前面所说,是去年春天丞相顾威找他要钱才导致一切发生。荷华敏锐察觉,或许顾威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话说回来,放眼整个宸国,除了宸王烨以外,也只有顾威老儿,明知道时鸣是她亲弟弟后,还敢直接杀时鸣掩盖罪行了!

“小君,我们现在怎么办?”念薇担忧道。

丞相顾威身为宸王烨老师,历经三朝而不倒,门徒遍布朝野,势力在宸国盘根错节,压根不是荷华一个没有母家势力的王后能撼动的。

荷华眉头紧锁,半晌,总算沉声开口:

“将姜堰的口供抄录一份,派人快马加鞭送给陛下,请陛下颁布谕旨,命令各地官员开仓调粮,然后让校事府的人盯紧丞相府。”

顿了顿,她又道:“准备好银钱,联系王都各地的粮商,不管花多少钱,务必要凑齐缺少的三万石粮草。”

“奴婢这就去办。”念薇应声道。

然而,荷华前脚刚离开诏狱,后脚便收到廷尉的消息——姜堰在牢房里咬舌自尽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姜堰的口供和死讯还没发出,荷华便收到宸王烨的消息——因为心急赶路,宸王烨的马车在经过灵岫岗时不慎翻车,和樊离期一样,宸王烨也骨折了,只不过折断的是左腿。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等宸王烨养好伤回到王都,最起码也是三个月后的事了。

没有宸王烨在朝堂上亲自颁布的谕旨,就算荷华贵为王后,想从各地太仓调粮,也没那么容易。

不仅如此,太仓粮食储量不足的消息一经走漏,天耀城内外的商人纷纷囤货居奇,原来用三十钱就能买到的一石粟米,如今却要花上六十钱甚至更多才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