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131)+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伴随着箜篌乐音,荷华缓缓而歌,歌声仿若鸣玉,清越无比:

“为君烹茶兮候暖,

为君鼓瑟兮守安,

为君远游兮别桑梓,

为君迟暮兮共霜寒。”

她演奏的是一首盛行于兆朝王畿的古曲,原本用于妻子在家等待丈夫归来,后来多用于亲人送别出征的将士。

曲子的意思也很简单,大概就是说妻子与丈夫成婚后,为他煮茶等待天气转暖,为他弹奏琴瑟以祈祷他的平安,为了他的志向毅然离开故乡,随他一起踏上远行的道路。即便到了两人年老体衰、迟暮之年,她也会与他共同承受生活的艰难困苦,一起抵御霜雪的寒冷。

此情此景,荷华演奏此曲,虽略有缱绻,却也不算越矩。

即便传到宸王烨耳里,亦是符合她兆朝公主的身份。

一曲终了,荷华放下箜篌,定定凝视摇光:

“明月照边关,征人尤未还。本宫希望殿下带着诸位将士无论到了哪里,都记得宸国境内,总有亲人在盼你们平安归乡。”

话出口的一瞬间,他读懂了她眼里的情愫。

三万大军前的离别,她说:

她会等他回来。

他心弦轻轻一动,很想将她拥入怀中。

然而众目睽睽,最终只能躬身向她长拜,“既如此,儿臣定当不负母后所托,将我宸国三万将士,平安带回家乡。”

他一个回身,披风如同旗帜般扬起,向前走了几步后,拔剑指天,疾声高呼:“必胜!!”

底下的将士在他的带动下,放声齐呼:

“必胜!!!”

声传十里,震耳欲聋。

而他只是回眸看她,双唇轻微蠕动着,无声地道:“等我。”

千万里外,容国边境。

矫健的苍鹰于半空中盘旋着,一声长啸后,俯冲而下。

玄止抽出鹰腿上绑着的竹筒,倒出里面斥候以丝绢写就的战报。

一目十行地浏览完,他的双眉不禁扬了扬。

“怎么说?”一旁的蓝袍将领神情有些紧张,他名赵清,原是虞恪的家臣。在虞恪篡位登基后,他被任命为上柱国,协助作为莫敖的玄止抵御宸军。

“我那位好王兄要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出征。”玄止将战报揉成一个团,随意地丢在脚下。

啊?你是说太子摇光?”赵清不由得愣住。

摇光的威名,他还是虞氏家臣的时候,便有所耳闻——齐氏摇光,五岁能文,八岁习武,十二岁时,以一篇《京华赋》闻名于诸侯国,位列中庭四公子之首。十六岁那年,亲自领兵出征,平定前朝王都幽京的最后一场叛乱。

这他妈还是人吗?听上去简直像个战无不胜的神话!

扪心自问,赵清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希望遇到的对手也是普通人。

而不是什么神人。

面对赵清的担忧,玄止轻嗤一声,“怕什么?我王兄行兵打仗的经验和我差不多,我军兵力四万,加上戚谷关的天险和我在军中埋下的暗桩……”

他骤然咬重发音,冷声道:“定叫他有来无回!”

说到时候,玄止未被眼罩覆盖的右眼里,有凶狠的戾气一掠而过。

————————————————

荷华回到后宫之际,天已薄暮。

流火似的夕阳,将云朵染成赤金、橙红,层层叠叠,似燃烧的飞絮。余晖铺于瑶华池上,波光粼粼,碎金跳跃。

荷华由念薇搀扶着,身后跟着十几名侍女,沿湖畔缓步前行。

突然,两人不约而同停下脚步。

凝神听去,前方传来宫女尖利的吵嚷,还有孩子瑟瑟的啜泣——

“这条裙子是陛下亲赐给夫人的,弄脏了,怎么向陛下交代!”

“恒儿真的不是故意的,还请姜美人饶过他这次吧。”

“饶?怎么饶?还不如亲自去找陛下,让他论个公道!”

“陛下国事繁忙……”

“哼,不去找陛下也行,你给夫人跪下,老老实实磕头认错!”

……

荷华听明白了,说话的人是姜姬身边的大宫女思慈——名字虽叫思慈,说话却是牙尖嘴利,字字句句不饶人。

至于求饶的那个,听声音,应该是秋夫人。自从宸王烨苏醒,谨慎如秋夫人,总算没有再闭门不出,偶尔也会带公子恒出来活动活动。

不过她运气也够坏的,一出门就遇上宸王烨的新宠姜姬。

真不知道宸王烨什么品味,宠来宠去,要么是像长姊那种温婉贤淑的,要么是容姬那种艳冠六宫,性格却娇纵跋扈的。

姜姬的容貌有三分肖似容姬,但手段可比她差远了。

不管表面闹得如何僵,容姬和她身边侍奉的人也一定是婉约清丽,楚楚动人,然而笑里藏刀,杀人不见血,玩死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