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129)+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半晌,宸王烨道:“那你打算如何应对容军?”

摇光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在容国的几个关口要隘点了点,道:

“容国作为小国,方圆不过两百里,但它之所以能在宸国、黎国、耜国的中间,屹立多年而安然无恙,无非是倚仗山川围绕,戚谷之险。若率军入谷,前有强敌,后有险难,一旦容军绝我粮道,利用地形走势来围攻我军,击鼓呐喊,则莫之奈何。”

宸王烨手指扣着桌面,摇光所说的,正是他多年以来,一直迟迟未对容国动手的主要原因——并非顾及容太后与容姬的旧情,而是觉得大张旗鼓地征服一个弹丸之地,不够划算。

面对自己刚刚分析的情势,摇光话锋一转:

“然而,围地之宜,必先堵住缺口,向军队表明已无路可退,令他们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而后并炊数日,避免烟火外露,故意做出混乱、兵力寡弱的假象。容军看到我军这种情形,必定会掉以轻心。这时就告励我军士卒,令其奋怒,再部署好精兵设下埋伏,利用左右两侧的险要地形,击鼓对容军发起进攻。”

听到他的回答,宸王烨露出一点满意之情——边境历练的半年里,摇光确实对领兵作战,了解得更加深入。

即便如此,他的面上依旧毫无波澜,只是冷声问他:

“若遇容军阻挡,当如何?”

摇光回答:“疾击务突,前斗后拓,左右两侧相互配合,形成掎角之势,以突围容军。”

宸王烨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

“如果容军处在我方包围之中,却隐藏意图、谋划深远,示我以利,萦我以旗,其军阵看似纷乱,却不知他们究竟要做什么,奈何?”

摇光沉吟片刻,道:“千人操旌,分塞要道,轻兵进挑,陈而勿搏,交而勿去,此败谋之法。”

宸王烨终于颔首:“那就依你所言,令你领兵三万,伐容。”

荷华默然伫立在一旁,听着父子俩的这段对话,依稀之间,似乎明白了为何当年兆军会大败于宸——宸国自上而下,即便身份尊贵者如宸王和太子,亦是对战场形势和领兵之法,了如指掌。

但当年的兆朝,就截然不同。

她的王兄,那时的共太子姬旸,生平最大的喜好,无非就是烹茶煮酒,赏花吟诗,一派风雅之象。

共太子都如此,剩下的文武百官,还能好到哪去?

如此一来,即便她父王倾举国之力,又怎么可能打得过宸国?

荷华心里深深叹口气,不过仍要扬起唇角,柔声道:

“那妾在此,先提前祝殿下马到功成。”

摇光微微颔首,然而凝视她的眼神里,依稀多了一缕温情。

次日的朝会上,宸王烨向朝臣宣布了这个决定。

听闻太子将要出征,诸位大臣乱作一团,这个说太子贵重,危邦不入,那个说陛下子嗣不丰,储君之位不能有什么闪失,还有的表示,区区容国而已,随便派个将军去就好,没必要太子亲自领兵。

吵吵嚷嚷半天,总之意见就一个,不应该由摇光领兵出征。

最后宸王烨大手一挥,表示若有需,儿郎可再育,伐容机会却不常有。眼下王后肚子里不是还揣着一个吗?

宸王烨的话传回凤梧殿的时候,荷华心想:

你倒是真不把摇光当人。

可你也没把我肚子里的当人。

再者说来,孩子是男是女都不一定呢。

面对宸王烨的斩钉截铁,摇光谦逊而恭敬,表示父王所言极是,父王十岁出征二十岁灭夏,自己一定要向父王学习云云。

在治粟内史姜堰还想为自家闺女抢救一下,认为虽然太子正妃是个死人,但侧妃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结果摇光一脸

正气凛然地回应:

“容国未灭,何以家为?”

于是这件事就在他和宸王烨的一唱一和里,愉快地拍板决定了。

与容国萧氏的庚帖交换得也很迅速,萧老族长做梦也没想到,因为政变,自己家族死了个王后和嫡幼女,正惴惴不安如临大敌的时候,突然天掉馅饼,“啪叽”一声,自己就成宸国的姻亲了。

等容国并入宸国疆土,那他就是太子的岳丈,来日便是宸国的国丈。

想象着这光辉灿烂的未来,当下萧老族长便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恨不得摇光立马生出双翅,带着三万大军飞到容国的王都甘丹城,顺便再见一见他新打扮好的十几个女儿。

一个女儿死了不要紧,太子殿下总能再看上另一个!

以时下的媵妾制度,姐殁妹及,合理得很!

出征的时间和地点既已定好,剩下的,就是粮草军需等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