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引狼入室(81)

作者:陈鲜 阅读记录

他那时只有八九岁,对于“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点还没概念,听着二姨娘病重的喘息声,眼泪汪汪的看着张三,“我姨娘会死吗?”

张三点点头,却又在他眼泪劈里啪啦掉落前小声说道,“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死。”

他将他搂在怀里,“只是有的人先走罢了。先走的人是有福气的,像我娘走在我爹前头,多好,不然看到家破人亡,看到我哥仨的惨状她要心疼死。”

他絮絮在他耳边念叨,方绍伦想起捡到张三时那副死狗样子,心绪略平了些,挥袖把眼泪擦干净了。

午夜的钟声敲响后,张三将炉子底下炭灰里头埋着的两只红薯扒了出来,扑干净灰尘,剥了皮,留下一截尾巴,递到方绍伦手里……

那一晚房间里的药味、香甜的红薯味、直冲脑门子的炭火味在方绍伦的记忆里萦绕了许多年……

车辆转弯,将他从回忆中惊醒,看着陌生的门楣,问道,“这是哪里?”

“我后边建的宅子,你还没来过吧?”张定坤按了两下喇叭,门房打开大门。

他径直将车开进院子,对着方绍伦伸出手,“绍伦,我有话跟你说,真的,”他竖起三根手指,“我保证,绝对正经话。”

方绍伦拍开他手,下了车,四处打量。

张定坤到方学群身边不久便崭露头角,几乎年年擢升,早听说他在城西弄了块地皮建了宅院,但方绍伦去沪城求学,后来两人又闹翻了,他确实没来过这。

出乎他的意料,宅子并不如何阔气,只有两进的院落。

门房在头一进院落俯身行了个礼。

张定坤领着他穿过阔大的庭院,两进院落之间距离不短,以甬道连接,尽头是并排的三间大瓦房。

白墙黛瓦,一水的玻璃窗,夕阳照着,显得明净亮堂。

墙角几丛修竹,月城气候暖和,冬季里也透着绿意。花圃里种了几株牵牛,这个季节当然没有开花,只有爬藤绿泱泱的攀着。

没有袁府的大气典雅,却别有一番自然的意趣。

方绍伦点了点头,“拾掇得还不错。”

要还是沪城那层公寓的装修品味,踏进去小坐片刻都有些折磨人。

张定坤看穿他心中所想,勾唇笑道,“在什么地界弄什么装饰。在月城,来往的就自家兄弟,”他扯着他在厅中的沙发上落座,“搞得太富丽堂皇,可不是碍人眼么……但在沪城就不同啦,都是生意场上的朋友,不装点一下门面,可就丢我们西南的脸面了。”

门房端了一个火盆气喘吁吁的送过来,方绍伦这才发现房子里没有烧热水汀,冷冷清清。

张定坤在火盆上搁了个铁架子,放上铸铁壶开始烧茶水。

“怎么不烧暖气?晚上不冷吗?”月城白天有太阳还算暖和,晚上有点冷。

“我怕什么冷?!”张定坤一进房间就把西装外头的大衣脱了,等火盆端进来又解开了两粒衬衫扣子。

“孤身只影,要冷着点才好哩。”他又睨一眼方绍伦,“太暖和了想头就不对了。”

方绍伦跟他对视一眼,立马站起身,“是有什么话要说?我得走了。”

“啧,这么急干什么好歹喝杯茶……年前,你姐跑到长柳书寓把柳宁臭骂了一顿还差点打起来了。”张定坤丢下这一句,起身往右侧走,“稍等,我换件衣服,这西装搁家里穿真是不舒坦。”

大姐去长柳书寓了?是听说长柳先生是张三相好吗?方绍伦蹙起眉头。

“多亏我去的及时,严令封口,不然老爷子又得为这事烦心……”张定坤在隔间嚷嚷着,方绍伦上了当,目光不自觉的跟过去。

一个光裸的脊背,肩宽而结实,腰却劲瘦,肌肉条条,块垒分明。

他惊鸿一瞥,忙收回目光。

无论沪城求学还是留洋东瀛,都住过男生宿舍,赤裸的躯体没少见,却不知为什么瞥见张定坤衣裳不整的样子,脸庞腾的一下就烧起来了。

大概是离这炉火太近了些,他干脆起身,在厅堂里转悠。

三间房是个大通间,左右各以两根立柱隔断,中饰槅扇,右侧是卧房,张定坤在那里悉悉索索的换衣服。

中间是厅堂,后座立了“天地国亲师”的神龛,又立了块牌位。

方绍伦视力极好,隔着点距离,也能看清楚其上写着的一行小字:张氏祖宗灵牌位,下头横着一行:诚供香火。

他看着那两行字几乎要笑出声,这样也行?果然很有张三的行事风格。

想想袁府密密麻麻一大片,月湖的府邸也是错落有致的几行,再看这孤零零的一个,难怪张三宗族观念不强,自然也不怎么要脸面。

不过,他逃难至此,族亲失散,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