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引狼入室(6)

作者:陈鲜 阅读记录

“关世伯?”方绍伦大感惊奇,“行几的公子?”

他印象里关家好像小姐众多,男嗣稀少,一位留洋英国,另一位年纪比他们小了好几岁。

“关世伯亲弟,关五爷。”

“啊?”方绍伦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关五叔至少四十有余。

“苏家如何舍得?”苏家在沪城也是有名有姓的人家,苏小姐是娇养的闺秀。

张定坤在一旁接话,“怎么舍不得,关四升了海防部长,关九又是海关总署长,苏家是走海路的生意,穷得没饭吃的时候卖儿鬻女都属正常,锦上添花牺牲个把女儿的婚姻算什么,况且我看苏小姐挺乐意的样子,婚礼中西结合,办得颇阔气。”

“你又知道了?”

“那是自然,我代老爷子去送的礼。”不是关四本人的喜事,确实用不着方学群亲自出面。

“要不是我,袁敬可喝不着新娘子亲手敬的酒。”张定坤似笑非笑的抬起头,看向前侧的后视镜。

袁闵礼语带恭敬,“是,多亏三爷携我一同赴宴。”

方绍伦不忿于张三直呼袁闵礼本名,更诧异于袁闵礼的态度。

袁闵礼虽是他知交好友,与张定坤却是交情泛泛,明明小时候也一块爬山涉水、上树掏鸟的玩耍过,年纪愈大却愈生分了。

袁家二公子一向不大看得上北地来的流民张三,如今却客气不少。

袁闵礼主动为他答疑解惑,“绍伦,我现在跟着三爷跑北边的商道,多得三爷提携。”

方绍伦又是一怔,三年书信来往,只知道闵礼逐渐在公司里扎稳了脚跟,却不想如今到了张三麾下,难道是父亲新近的安排?

他只能按捺住满心疑惑,转头看向窗外。

速速而退的青山绿水,让他重新泛起了一点远方游子归家的喜悦。即使是冬天,西南诸城的景色也并不萧瑟。

这是华国疆域上的一块风水宝地,三江交汇,两山为屏,靠近赤道,四季如春。

耕地也算充足,物产丰富。位置不算显要,地势又易守难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报纸上“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的景象,在这里并不多见。

东瀛京都的山水也美,早春三月的樱花、夏季的烟火盛会、秋季如火如荼的红枫、冬季洁白烂漫的雪景……但它在方绍伦心中永远比不上月城。

这是他的故乡,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困意渐渐袭来,他在车辆的摇晃颠簸里沉入了梦乡。

张定坤侧目,看着那张隐在羊绒围巾中安静恬睡的面庞,不自觉的舔了舔唇。

第3章

一行人回到月城的方府,天已擦黑,各处亮了电灯。

管家在门口等得心焦,远远看见车队拐进大院,大声招呼着又跑进去报信。

佣人端来了火盆,闵礼扶着方绍伦跨过去,孙妈妈拿了一束柚子叶,在他全身轻轻拍打,昏花老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大少爷您可算是回来了。”

二姨娘在方绍伦八九岁上头就去世了,此后一直是孙妈妈照顾他起居,闻言也是喜滋滋的挽着她臂膀,“姆妈!您老人家身体可好?”

“好好,好着呢,”孙妈妈拍着他手掌,管家引着一行人来到大堂里。

他爹方学群拄着拐杖,穿着棉袍长衫,外罩一件绸缎马褂,缓步走了出来,方绍伦赶忙迎上去,“爹!”

他双手扶着父亲的胳膊,仔细打量他的面容。方学群五官周正,眉目英挺,年轻时是西南诸城有名的美男子,便到中年也是器宇轩昂。

方绍伦还记得三年前他送他在沪城登船时,在侍从的簇拥下向他挥手告别的样子。

仅仅三年时光,确实见老了,额上多了好几道皱纹,鬓边白发已是层层叠叠。

管家将蒲团移到他脚下,他恭恭敬敬跪下去磕了三个头,才又站起来,颤声道,“爹,您身体大安了?”

方学群喊了声他的乳名“元哥”,眼眶湿润,连连点头。

一旁三姨娘接话,“大公子平安归家就好,老爷一直惦记着。”

她是个四十余岁的妇人,生得富态,装扮爽利,打理方家内宅已经十多年,十分的遵旧守礼。

看见方绍伦看过来,还先行了个半礼,这是旧时姨娘对少爷小姐的礼数。

方绍伦只能退开半步,作了个揖,“三姨娘安好。”

五姨娘领着扎麻花辫的少女走上前,“大哥!”方颖琳蹦跳着跑过来。

“颖琳都长这么高了,大姑娘了!”少男少女的变化总是令人欣喜,方绍伦摸摸她的辫梢,“给你带了礼物,回头让阿良送到房里。”

五姨娘温婉的道谢,“大少爷总惯着她,费心了。”

余下几个姨娘或牵或抱着两三岁的奶娃娃,看样子方绍伦留洋后,家中不时有添丁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