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引狼入室(13)

作者:陈鲜 阅读记录

这个时期的东瀛物资确实更丰富一些,他们学习了唐宋时期的染纺技术,且保留得相当不错,所以方绍伦带回来的几箱绸缎布料颇受欢迎。

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方颖珊都摸着荔枝红的料子,满意点头,“到底洋货,颜色就是正,比我之前做的那件好。回头让‘唐记’的老师傅帮我缝一身旗袍,喜宴那日穿着敬酒。”俏丽的面庞上洋溢着喜悦与憧憬。

方绍伦顿感压力,父亲交待的任务他还没想好要如何完成。

他犹疑着,想先探探大姐的口风,“我记得张三,之前大姐是不大看得上的……”

方颖珊嗔怪的看他一眼,“哪里看不上,只是当时年纪小不懂事罢了。”

方绍伦的嫡母,方夫人缠绵病榻多年,方颖珊侍疾,极少外出交际。

之后到了适婚的年龄,原本属意周家的姻亲宋家,但那位兄长英年不寿,方颖珊算是守了望门寡。

只是没过小定,知道的人不多,也没人敢提起,但婚事到底被耽搁了。

她原本脾气就不算好,这么一蹉跎愈发言语尖刻,动辄打骂下人,这次回来看着倒是和善了许多。

“其实……张三只是皮相可看,论门第家世、学识文化,哪里配得上大姐……”方绍伦想提前打个预防针,却犯了忌讳,深陷爱情的女子哪里能容得旁人说一句情郎的不是呢。

方颖珊变了面色,柳眉竖起,“哦哟哟,大弟是留洋人士了不得,都不把定坤放眼里了,一口一个张三的,爹都不常这么叫他呢!”

她嗔怒的白了他一眼,“亏他一向厚待你,再三催我给你拍电报,不光为着爹的病,也是要请你回来喝喜酒,你就这么看待他?我可跟你说,咱爹这次要不是定坤……做人得讲良心,绍玮这点就比你做得好!”

她劈里啪啦一顿呲达,一甩披肩的波浪卷,抱了那两匹料子,“噔噔噔”的上楼去了。

方绍伦挨了骂,不免有些气恼。他说的是实情,又不曾编造。

按张三当年所言,他乃村野流氓,兄弟三人从冀南逃难而来。

冀南是炮火纷飞的重灾区,多少家庭湮灭于无情战火中,一路饥寒交迫,张大张二没撑住,只有这个张三,一路走到了月城。

城门口流民的盘查其实相当严格,不知道他是怎么混过去的,最后被方绍伦捡回了家,也算福大命大。

“定坤”二字是他后来上了学,认了几个字,自己取的,这名就取得有些豪,也是方学群胸怀宽广,不以为杵,一路重用,才让他如今坐大。

他蹙眉坐在客厅沙发上思索着对策,门房送了张请帖进来。展开来是一行熟悉的字体:

“方君绍伦尊启:

今君远游而归,载誉而返,舟车劳顿,特备薄宴携董君、胡君、袁君及长柳先生为君接风洗尘,明日酉时于玉楼东恭候尊驾。洁樽候教,恕不介催。

定坤敬上。”

方绍伦不禁讪讪,才背后说人没文化欠学识,他就整了这么文绉绉的一篇来了,而且语气颇恭敬。

这笔小楷也很眼熟,毕竟张定坤的字是他一笔一划教的。

捡到张三那一年,他刚在族学发蒙,自己才会写几个字,就饶有兴致的带了个学生。

“不认字怎么行?睁眼瞎似的,来,本少爷教你。”才刚进学的人,都有点好为人师。

自己上午学了,下午回去教给张三,两人在他的小书房里轮番糟蹋笔墨……这笔锋比当年略有进步却也有限,仅能称得上端正。

他看着请帖上的这几个名字,董君?大概就是他在车上说的西岷大学新聘的校长了。

胡君应是指他的拜把兄弟胡启山,张定坤、胡启山,还有一个左云,号称“月城三结义”。

袁君自然指袁闵礼,长柳先生又是何人?带着点疑惑,第二日方绍伦准时赴约。

他穿着向来随意,昨日穿了西装,今日便换一件长衫,但不是张定坤那种招摇的款式,灰青色的窄袖,领口的盘扣扣得严严实实,外披一件大衣,手拿一顶礼帽走下楼梯。

阿良跟在四小姐方颖琳身后走进来,只要方绍伦不吩咐他做事,他就自觉给方颖琳当随从,陪她上街采买或是接送上下学。

看方绍伦出门,他蹦起来要跟他一块去。

“算了,你别跟了,在家候着吧,晚点给我煮壶醒酒茶。”但凡上了席面,杯中之物总少不了,一顿饭也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

方颖琳一只手绕着辫梢,“大哥,我想吃玉楼东的驴肉火烧。”

阿良噘着嘴,“我也要。”两人年岁相当,都是一团孩子气。

“行行行,等着吧。”

司机送他到玉楼东门外,袁闵礼已经站在牌楼处等候,他也穿了一袭长衫,且颜色相近,相互一打量不由得笑了。默契一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