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敦煌九万场雪(2)

作者:慕清明 阅读记录

从第三天开始,那些吃了烂肉的人就如同烂掉的牛羊一样,全身皮肤溃烂,血淋淋的肉一块块往下掉,仿佛受了千刀万剐之刑一般,赫然变成个活生生的血人,直到血流干那刻才终于咽气。

这下再也没人敢吃那些死掉的牛羊。

人们一脸麻木地站在生与死的悬崖边,只要再向外挪上一点点,死亡的血盆大口就会把生命嚼得稀烂。

*

在今冬第六场暴雪来临的时候,饿得双眼凹陷、皮贴骨头的人们,选择了古往今来千百次饥馑荒年总会被选择的续命之策——易子而食。

张家的娃子昨儿饿死了,可以马上换……

李家的娃子快没了,哪家想换……

赵家的娃子太多,想把最小的换了……

这些消息像阴暗又隐秘的毒蛇,吐着信子于贫苦百姓之间“嘶嘶”游走。

人人皆知,就算吃了旁人家的孩子,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可人人都想活着,残喘又如何呢?也许喘着喘着,喘到这一路冰雪全都融化,凉王就会派人从酒泉送粮来了。

易子而食,对于有些爷娘来说,是实打实的人间惨剧,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实在求之不得。

孙老三便是求之不得的其中一人,他早就看自己女儿不顺眼了。

孙家在敦煌属于农籍,城外有几亩田地,城内有个宅子。家中仨儿子,孙老三是老幺,自小被爷娘偏疼,养出了一副好吃懒做、酗酒赌钱的恶习。

这样的人,敦煌城是没有哪个好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他的。可孙老三却一点儿不愁,原因无他,没有本地姑娘,有外来的啊!

彼时胡马入侵、山河涂炭,大批流民从关中逃向河西,而玉门关外的那些西域小国,许多百姓又因为生存环境恶劣,拖家带口往东跑,东西两路人马最终在敦煌“汇聚一堂”。

逃难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想活下去,就得在当地落个根。女人落根的方法往往便是嫁给当地男人。

于是,孙老三顺利地娶到了一个容貌出众的逃难女人。

他爱那女人吗?

爱?那是什么狗屁玩意儿,孙老三嗤之以鼻。

女人是从鄯善来的胡姬,眉眼生得十分标致。孙老三一眼便相中了她那身皮肉,遂用一块瘠田并十头瘦羊为价码,跟她娘家换了她来。

那鄯善女人嫁给孙老三之后日子过得极苦。丈夫毫不怜惜她,每日里连打带骂还要糟蹋,生生将一个俏丽的小媳妇作践成了面色枯黄、两眼无神的傻子。

后来女人怀孕了,生了个女儿。

再后来,女人死了,留下她的女儿在这世间继续受苦。

*

那小女孩儿今年明明已经十岁,却长得瘦弱蜡黄,惹人厌烦。

容貌暂且不提,孙老三最恨的就是她那性子——是个实打实的犟种。

孙老三每次看见这女儿都觉得晦气。

从前打她娘,她娘卑弱的哭声让孙老三十分得意;现在打她,她咬牙硬抗着,就是不肯哭一声!

就她那不驯顺的样子,送去富贵人家做小婢还要担心她惹祸连累自己;就算把她养大,肯定也嫁不出个好价钱。

这几年里,他也曾偷偷耍些小伎俩想把女孩弄死,却都没成功,也不知是这娃儿命太硬还是自己下手不够狠。

直到此次饥疫爆发终至易子而食的程度,旁人都觉惨痛不堪,唯独孙老三觉得——时机终于到了。

*

三日后,孙老三扛着一只布袋,气喘吁吁来到了云家门前。

这云家也挺惨。

他家男主人单名一个知,表字识敏,是个读书人,尤其擅长绘画。

这年头,能读写还会作画的人,来历都不简单。

听人说,云识敏本家在姑臧,也是当地颇有势力的富贵人家。但他不知什么原因跟家里彻底闹掰,一个人从姑臧跑到了敦煌。

因他识文断字,很快便在敦煌立住了脚,后来又娶了妻,生了个女儿。

可惜好景不长,云识敏娶的那女人一直身体不好,生了孩子之后愈发地差,没过几年竟撒手尘寰。

云识敏跟孙老三不同,他很爱他的妻。妻离世之后,云识敏伤心了许久。

可惜他女儿随娘,身体也不好。从前纵然一直病恹恹,也算能勉强养着,哪知这次饥疫一爆发,又饿又怕,眨眼就不行了。

当孙老三提出要跟饿得两眼发绿的云识敏“易子而食”的时候,云识敏还在犹豫,旁人已争相劝他——

换吧,你那病孩子眼看着也留不住了,给孙老三,把孙家那个换回来,好歹能撑一段时间。等撑过这次饥馑,以你的景况,还怕娶不到新妇?再娶个新妇,再生个女儿,不不不,再生个儿子,多好啊,也不用一直被那病丫头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