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敦煌九万场雪(102)

作者:慕清明 阅读记录

“读过书给人做婢女就能做得更好,是这意思?”云安欲哭无泪。

待她把心一横,惴惴不安地走进院门之后,却被院子里堆着的麦子、羊皮、獐肉等物唬了一跳。

“抓人还要送这么多东西?!”

及至走到屋门外,那口一直吊在嗓子眼差点儿没把自己吊死的气,终于长长地吁了出去。

只听房内有人对云识敏说:“……夫人得知此事之后大喜过望,特意打发我等前来,恳请云先生前往神沙山为太守大人作画,望先生万勿推辞。”

“窟主何人?”云识敏问。

“窟主就是太守大人,施主则是府内属官、宋夫人和小郎君。”那人恭敬作答。

营造石窟的诸人被区分为窟主、施主、匠工等不同身份,一般来说,身份地位最尊贵的人便是窟主,出钱协助的人被唤作施主,有时也将他们合称为供养人。

云识敏听了那人答话,却没有立刻应声。

说实话,他十分不喜李椠为人。

刚到敦煌那时,他被李椠招去府中任书佐,因职务而接触到许多敦煌城的简牍文书。

在那些沉默的字里行间,他却愈发清晰地读出,李椠实在不是个好东西。

凉王李暠迁都去酒泉的时候将敦煌完全交给了自己这个弟弟,故而此人现在算是敦煌城只手遮天的土霸王。

翻看文牍中的记录,云识敏发现,李暠在敦煌时定下的田税是三十税一,可他刚走没多久,李椠就立刻改成了十五税一,足足翻了一倍。

这人却在写给李暠的奏表中振振有词地说,汉高祖开国之时便是十五税一,如今不过是恢复旧制罢了。

可事实上,多出来的那些钱根本没进府库,而是全部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李椠不仅贪财,还十分好色,妾室纳了一房又一房。大夫人辛氏才刚离世没多久,他就立刻向宋氏提亲,打算将貌美如花的宋澄合娶进家门。

这种种行为,在以君子德行自处的云识敏看来,简直就是硕鼠之辈,遂一怒之下辞了那破烂书佐职位,回家种田去了。

但他这愤而挂冠却也惹恼了李椠。

好嘛,你是清高君子嘛,不屑与我为伍,那我就让你连田都种不了!

没过多久,云识敏便接到里魁的消息,他的黄籍已被销去,即日起划归为杂户,命他全家搬去专给杂户居住的杂石里。

云识敏在杂石里一住就是十年,期间经历了丧妻丧女之痛,又亲手将养女拉扯长大,眼看着她从一个瘦弱蜡黄的小女孩出落成如今的桃花样貌。

——光阴如飞马之驰,浮生若枯叶之堕。

“唉……”云识敏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最终他答应了去千佛洞给李氏绘制壁画,但画酬却退了回去。

答应去绘画是因为,云识敏在绘壁画的时候,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内心前所未有的安宁与笃信,仿佛早年的离家出走、后来的丧妻丧女都已成了上辈子的事,仿佛他正在被佛救赎。

听管事王栩的意思,李氏开凿的这个新窟十分气派,且宋澄合答应让他做大画工领衔绘制。这对一个匠人来说,确然是天大的成全,毕竟谁会不想有一个自己领衔创作出的画窟呢。

退了画酬是因为,他不想收李椠那些靠剥削百姓而敛得的钱财。

他原本就在愁苦该如何把李翩给的那匣金子还回去,也许现在正是好时机。

那么大的洞窟,三四个月是画不完的,中途那小郎君也许会从酒泉泮宫回来,说不准能见到他,到时就让云安把钱全部归还。

应承下此事之后,云识敏简单收拾收拾便去了千佛洞。

神沙山距离城池较远,普通人家车马不便,工匠们更是不可能日日回城,宕泉岸边遂由开窟的施主们出资搭起了许多小屋,供工匠、画匠等人居住。

这次要去的时间太久,云识敏不放心云安一个人在家,原想把她也带去宕泉,但家中尚有两匹小马需要看顾,那两匹马是要用来交军赋的,万万不可出差池。

还好左邻右舍都是极为相熟的人家,有什么事也都热心帮忙,于是云安被独自留在家中。

谁知这一留便留出了一段因缘。

第44章 七重行树(2) 那男子神采奕奕站在她……

每隔旬日,云安就会去一趟千佛洞,一是给云识敏送药,二是看看养父还需要些什么。

从敦煌城往千佛洞去的马车其实不少,这里面有的是去送粮送柴,有的是往返千佛洞观像祈福,不管做什么,隔三差五总会有些。

杂石里东边的杂沙里住着一个被唤作刘老叔的汉子,隔几天就会去给宕泉那边送柴。云安便每次都搭他的马车,作为交换,她闲的时候就去教刘老叔的孩子识字——贫苦人家读不起私学,官学又只收士族,像这些拉车送柴的底层人家,从老子到儿子都是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