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安乐大帝的第一步自然是要让草原像中原地区那般实现真正的统一。】
默啜可汗的脚步顿时一顿,脸上出现不可抑制地诧异,随后便是不屑。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草原怎么可能跟中原那样实习统一?
从前草原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想要效仿中原制度的可汗,那位东突厥的吉利可汗不就是吗?
结果却是上了中原人的当,反倒把草原搞得一团乱,然后被唐军乘虚而入了。
那“安乐大帝”可能在治理中原时很有一套,但这一套操作却是纯属是不了解草原环境随便乱搞吧!
这般想着,原本已经拿上马鞭,牵好马的默啜可汗也不着急走了,而是回到了营帐中,呵,他倒要看看她要怎么自取灭亡。
【大家都知道中原王朝之所以能成为统一大王朝,是因为秦始皇开始推行的郡县制,一直沿用了数千年,所以安乐大帝自然要搞草原版的“郡县制”。】
【当然草原有草原的特殊性,自然不可能完全照搬中原的制度,所以安乐大帝先根据草原的环境将漠北草原划分为了三十个大部,部落首领虽依旧能世袭,但需要经中原朝廷册封,并且设置驻防大臣,监督部落首领,并随时向中央皇帝汇报。】
默啜可汗瘪了瘪嘴,并不意外这样的操作。
这不也就是当初天可汗对他们分化瓦解的同样办法吗?只是换了个称呼罢了。
只是这部落也太多了,三十个!当年天可汗也就把他们分为两三个大国家。
那安乐大帝也太黑心了,竟是想把他们切成那样的碎片!
不过呵,她能分,他就不能再统一吗?毕竟部落总有强有弱,更何况如今的他们其实也就是从那些小部落中收收税,根本管不到具体事务。
只要他能保持自己的核心权力,他就总有翻盘的机会。
还有那驻防大臣监督?呵,就那些汉人官吏,他们有本事监督自己?谁会搭理他们?花架子罢了。
默啜可汗老神在在地重新坐回了自己的王座上,那“安乐大帝”不过如此!
然而就在这时天幕的话却是让他又从王座上跳了起来。
【当然光是一个边防大臣定然是不够的,毕竟枪杆子里才出政权,边防大臣们若是没有兵的话不过就是个傀儡罢了。】
【之前说过哪怕是现在草原大部分区域也不适合耕种,但这也不意味着所有地方都不能耕种,所以呢安乐大帝特意让人在草原上仔仔细细地调查了一番,在各个部落中选取一处可耕作的区域驻军囤田。再加上高产作物的推广,那些粮种虽然不能像在中原地区一般高产,但也基本上能保证驻军的自给自足。】
【至于军队其他所需要的物资,可以通过商贸补给,军队也正好为之后开辟的商路进行保障和庇护。】
【同时为了避免驻防大臣和当地的胡人首领相勾结,也避免战士在边境待得太久思念家乡,安乐大帝设置每三年一轮换。】
默啜可汗只觉得自己冷汗直流,驻军?
那到时候是驻防大臣们是傀儡,还是他们这些首领是傀儡了?特别是那些中原人的军队定然是有那最先进的枪炮的。
叫那中原的皇帝为天可汗也就罢了,怎么听着这“驻藏大臣”听着也像是要成为他们的活爹了?
【在军事和政治上避免了从前羁縻制度的松散后,而后便是教育与文化。】
【众所周知,草原上的百姓比之中原地区的百姓读书更加不容易,甚至连不少贵族都不识字,也因此草原甚少有历史文献记载,现在的历史学家们研究草原的那段历史时都只能采用中原地区的历史文献资料,大家可以想见草原的文化水平是个什么样的吧。】
【安乐大帝既然在中原地区推广了普适教育,自然也不会厚此薄彼对待草原牧民们。因此她特意在军营附近建立了学校,配备夫子,既能对军人们进行再教育,也能教化当地部落中的牧民。】
【当然对于上层人士,安乐大帝显得更加的宽厚,她特许突厥部落的贵族都能送孩子到长安国子监学习汉家先进文化,接受最好的教育,等到他们学成后才能回到草原更好的管理部族。】
默啜可汗猛地一拍,差点将王座扶手都给拍烂。
这天幕虽然说得好听,但他怎么可能不懂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中原人是想从思想上彻底同化牧民。
特别是那什么让贵族子弟去长安学习,这不是送质子是什么?
可恶!狡诈的中原人真是太阴险了!
武皇则是和朝臣们对视一笑,“安乐她考虑得倒还是全面,这番下来朝廷草原的控制的确是大大增加了,他们再想阳奉阴违,行反叛之事那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