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她的幼稚的圣人心”又开始发作了?
对百姓们心软些也就罢了,怎么对那些朝臣们也这般心软?这可不行啊!
武皇当即在心中决定自己之后得好好地教育一番李云乐,让她不要太幼稚,务必不能对朝臣们心软!
李云乐也很是有些不解,她应当不是那般圣母之辈吧?
朝中这些个大臣收拾了也就收拾了,他们又没有一个无辜的,她为何要不开心?
等等!作为一个唐粉第一气愤的是李隆基活得太长了,第二气愤的又是什么呢?
对了,是李治上台后原本属于大唐君臣一心、昂扬向上的气象荡然无存,只剩下君臣之间的互相试探。
君臣之间根本无法交付信任,互相猜忌之下,又有多少心思可以放在建设国家上呢?
这时天幕也肯定了李云乐的猜测。
【纵然安乐大帝很能揣度人心,真想动手的话可以将朝臣们玩得团团转,被卖了还得替她数钱,但是呢她其实很不喜欢玩弄权术,并且一直在避免玩弄权术。】
【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毕竟帝王心海底针,平衡朝堂各大势力这是我们在电视剧里都经常看到的,可以说是帝王基槽,甚至很多人觉得如果帝王不会权术、不会平衡之道都不算一个合格的帝王。】
【不过安乐大帝在晚年时曾经和太孙讨论时回答过这个问题,当时她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
【她告诉太孙,如果她频繁玩弄权术,朝臣们便也不可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实事,而是会将大部分心思放在揣度她的心思上,这样又怎么能建设好一个国家?所以帝王要多走正道,要让大多数臣子能放下估计踏踏实实地做事。】
狄仁杰作为臣子更是深有同感,他愿意侍奉武皇的一大原因便是武皇敢于用人。
虽说她想要收拾哪个臣子时毫不手软,刚登基时为了稳固皇位也玩弄过不少权术,可当她打算肃清朝廷气象,安心建设国家之后,给于有才华的臣子的信任,远不是曾经的高宗能比的。
如果高宗还在位,狄仁杰对自己能否身处高位其实也没什么底。
也因此他有时也会在心中生出疑问,有这样愿意信任他的君王在,他怎么就一心想要回到李唐呢?
疑惑半晌后,他只能安慰自己怀念的是贞观。
当然这些都过去了,现在他在意的是天下的未来。李云乐如果那时便有这样的想法,总归于天下和朝臣都是好事。
武皇原本心中的怒气顿时歇了大半,李云乐这不是幼稚,而是对君臣关系足够成熟。
帝王的权柄向来自下而上,你愿意对臣子交付多少信任,那臣子便也回报多少。
当年的高宗最终无法从自己手上收回权柄,除了他身体弱之外,也因为他不再对臣下负责,臣下自然也不再敢为他拼命与自己作对。
只是在大多数时候这些帝王心术却是不得不用的,世界上又有几个帝王真的能和臣子们交付真心呢?
别说皇帝和没有血缘关系的臣子了,就连父子、母子都不可能完全交付信任啊!
她想要真正给臣子交付信任,也看臣子他们干不干啊!
李云乐心是好的,但还是太过理想了,她真的能做到吗?
天幕很快回答了武皇心中的疑问。
【当然客观上来讲,帝王和朝臣之间很难真正的交付信任。对于臣子而言帝王若是心思太少,那就反倒容易被臣子们拿捏了,毕竟诸葛亮这样纯正的忠臣还是太少了。可是若是君臣互相不信任,那就又回到了之前安乐大帝担心的问题。】
【安乐大帝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关键点,她觉得本质还是因为自己的威信和功劳不够大,天下不是她打的,所以那些世家朝臣们才敢对他们耍心机。】
【没看那些有着滔天功劳的开国皇帝手下的臣子大多都是老老实实的吗?比如秦始皇在世时有谁敢搞事呢?当然他们大唐,咳咳,当然是太宗在位时,也甚少有臣子敢阳奉阴违。唔,阳奉阴违的儿子不算。】
【每次看到这,我作为粉丝真的哭死,安乐大帝每次都不会从别人那找原因,而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安乐大帝当即决定她虽然没办法将江山再打上一遍,但她可以去开疆扩土啊!】
这一瞬间武皇和朝臣们的眼神都瞬间睁大,望向李云乐的眼神满眼的不可置信。
李云乐竟然要亲自上战场!不管是公主还是未来女帝的身份都让人十分吃惊。
哪怕从前的平阳昭公主那也是在大唐建立之初时上的战场,等到天下基本安定后便卸去军职回了家。
李云乐一个太平盛世的公主上什么战场?难道天下还缺会打仗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