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念念十八年[刑侦](77)

作者:书自清 阅读记录

然而现在老校长已经不在了,在06年之前的学校情况,这位前教导主任也是不清楚的。秦梓需反复描述赵蕾的情况,对方回忆了半晌,也仍然毫无头绪。也就是说,真正知道06年之前支教老师情况的人,可能已经不存在于世。

从学校出来时,众人的神情都很阴沉。查清赵蕾的身份,是本案最关键的部分,如果就此卡住,这案子就彻底办不下去了。

秦梓需让吉克驾车去镇上的邮局,5分钟的路程,车上所有人一言不发。

抵达邮局后,他们见到了邮局的领导,与对方沟通,试图找到2000年初在镇上送信的邮差。同时,还将赵蕾寄出的那封信的照片给邮局工作人员看,查找是否有存根。

邮局很快就否认了存根,因为平信邮局是不会有记录的。关于邮差,邮局很配合地去查人事记录了,众人只能耐心等候。

又费了好一番功夫,邮局总算找到了那位邮差。镇子不大,邮局也不大,2000年初镇上负责送信送包裹的就1位邮差,确实是姓周。

但是,他年纪很大了。他是1945年生人,2005年退休,在邮差这个岗位上干了一辈子,其中有20年都是药山镇唯一的邮递员。

如今15年过去,他已经75岁了。邮局也有管理退休老员工的部门,一番查找,总算是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

秦梓需打电话过去,接电话却是老周的儿子,他说他父亲大概是6年前被他接到了昆明居住,1年前因脑梗瘫痪,如今已经神志不清,吃饭洗漱全都得靠人伺候,说话也说不清,很难回忆起过去的事了。

秦梓需把赵蕾的情况又说了一遍,请他向他父亲仔细询问,电话不挂断,所有人都围着听筒旁听。

这位儿子倒也耐心,一直大声询问老人关于赵蕾的事。然而老人给出的回应,却只是一些意味不明的哼哼哈哈。

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秦梓需的手机被烧得滚烫,最终仍然是毫无结果。

众人最终不得不无奈放弃。

出了邮局,阴沉沉的天际又开始有雨点滴落,吉克道:

“又要下雨了,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咱们先去宾馆住下吧,有什么事等明天再查。”

众人无异议,于是吉克连忙开车带着众人抵达了镇子上唯一一家宾馆。这宾馆盖在镇东的坡子上,恰好与镇派出所毗邻。与其说是宾馆,倒更像是一座废弃的旧楼,年久失修。宾馆前院还铺着好多玉米秆,应该是堆肥的料子。

众人刚下车,大雨瓢泼而下。他们不得不狼狈地踩过被雨水打湿的玉米秆进入宾馆躲雨。

小宋主动揽活,收了大家的身份证去前台登记入住。秦梓需满腹心事,站在一层大堂的北窗边,望着外面细密的雨点。

这宾馆后面就是一片青翠的山坡,其上点缀着黑黑白白的绵团,那都是山里人养的羊。忽而传来几声悠长的羊咩,混合着彝语呼喊的回声,能看到有一个斗笠蓑衣背着竹篓的赶羊人,正将山上的羊往山下赶。

这原生态的一幕,透着股纯粹安逸的美好。可秦梓需却无心欣赏,章弥真来到她身边,安慰道:

“老秦,你也别烦心了,大不了明天去走访,总会有人记得的。只要赵蕾在这个镇子上生活过,我就不信没人记得她。”

“15年过去了,足够让人们忘记她了。都怪我,如果不是我拖拖拉拉,这案子不至于一直查到现在,很多有用的线索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了。”秦梓需叹息。

“你自责什么呀,要不是你,这案子能推进到这一步?安心啦,老人们都记得过去的事。实在不行,我们就查2000年那会儿的学生,总该有学生记得自己的老师吧。不就是再来一次排查嘛,我都快习惯了。”章弥真道。

秦梓需扭头看她,见她长发被雨水打湿,黏在脖颈和脸颊上,忽而意识到一个问题:

“你前天收拾行李带雨衣了吗?”

“我带了防水的冲锋衣冲锋裤。”章弥真道。

“鞋子呢?有没有穿防水鞋?”

“啊?没有啊。我带了防水鞋套。咋了,我这装备不够用吗?”章弥真问。

秦梓需道:“如果要走访,我们应该会走山路,有不少住户,尤其是老人不住在镇子上,而是散布在附近的村落里,很多村子都在山里,路很难走的。”

“没事,我那个防水鞋套很结实的。”章弥真一脸无所谓。

小宋已经做好了入住登记,众人刚准备上楼入住,外面有两个穿着雨衣、戴着警帽的男子快步走了进来,一进来就和一行人热情地一一握手打招呼。

原来这两人正是镇派出所的所长和分管刑侦的副所长,本来累瘫了,好想早点休息的章弥真、秦梓需这下又不得安生了,这两位所长张罗着要在宾馆开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