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这比邵长生小了19岁啊!”章弥真心里一阵不舒服。
“老夫少妻,梅凝隽应该是第二任妻子。你看过往户籍历史记录,有一个女人叫赵明莉,1967年生人,应该是邵长生的第一任妻子,也是卲彦华的亲生母亲。不过这个女人1995年的时候和邵长生离婚了。那年邵彦华7岁。”
“那岂不是小妈比邵彦华只大了8岁?”章弥真代入了一下感到无所适从。
“邵长生和梅凝隽结婚是在2002年9月。两人是在2003年有了一个女儿,叫邵紫涵。然后2005年,邵长生突然变卖了家里的所有产业,销户,举家移民美国。”
章弥真打了个响指道:“我直觉这一家人有问题!”
第59章
邵彦华作为重大嫌疑人浮出水面,秦梓需决定着手开始做一个逼死的局。一旦着手调查与邵彦华相关的关系网,就必须从速从密,需要等海关、边检,包括各级路网全都做好了配合的准备,拉开天罗地网,才能开始。
这事秦梓需一个人做不了,当前是刘明城、谢云卿两位领导在协调八方,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正式进行针对邵彦华的关系网调查,还得听上头的调遣。
从公安这里掌握的关于邵彦华的情报来看,魏嘉康和他的父亲魏红明确实是邵彦华的重大关系人,且魏家父子至今仍在国内生活,魏嘉康所在的工作单位华新高科,与公安系统承包商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供应与合作关系。
因而,华新高科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警方已经在第一时间对华新高科进行布控,同时派了专人盯梢魏氏父子。
秦梓需和章弥真则埋头在安全屋里研究那副杨莲手绘的杂乱地形图。
按照章弥真的推想,地形图上不同颜色的线代表着凶手逃遁的不同速度。秦梓需首先看这些线的走向,确实都是朝着爆炸点相反的方向,也就是346厂内部的方向去的。彼时最靠近爆炸点的西门已经无法通行了。凶手不可能往西门跑,不仅是因为大火阻拦通行,更因为厂子西门外正对着军区小东门,那里可是有彻夜配枪站岗的战士的。
红色似乎代表着最快的速度,因为红笔写着3.32,也就是三分三十二秒。按照等比例缩放的346厂平面图计算,杨莲计算的应该是从爆炸点到最近的北门出口的距离,这个速度应该至少是自行车的速度,因为爆炸点距离北门大概1.1公里。
如果按照1.1公里的距离来计算,后续的5.29,也就是五分二十九秒,可能是估算出的凶手快跑去北门的时间。这个速度用的是蓝线来表达。
而8.56,也就是八分五十六秒,可能是快走的速度走完1.1公里的用时。这个速度用的是铅笔来表达。
从爆炸点到北门之间,有一大排的居民住宅,道路并非是完全笔直的,必须避让开建筑物。杨莲应该是实地调查过厂里住宅区的状况,那些红、蓝、铅笔线在这些住宅楼栋之间绕来绕去,看上去像是在躲避别人的注意。
但最终,秦梓需发现有一个无法规避的事实,那就是不论凶手到底从北、南、东哪个门走,都很难完全不被人注意到。哪怕是以最快的3.32的速度骑着自行车冲刺离开,也一定会被门卫注意到。
因为一旦爆炸,那传出的动静可比凶手逃跑要快多了。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突然与人群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把那么强烈的爆炸当做无事发生,完全不去注意,是很奇怪的事。即便当时不被人注意到,事后也有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对劲。
所以凶手有可能是离去后才引爆的吗?也不可能,因为3分半的时间足够让陈君梅做出拆除□□、开窗通风的完整反应了。他一定是在惊动了马军和陈君梅后,在逃跑中慌乱引爆了煤气,这个过程估算不超过10秒。
也就是说,引爆时,凶手很可能一直身处346厂之内,并未完全逃走。且他很可能是步行的,他的交通工具停放在厂外,如此才不会显得显眼。
在爆燃发生后,他混在慌乱的人群中,等到所有人、尤其是门卫也离开了岗位,门口看守空虚时,他才有可能离去。
可这里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346厂是一个熟人小社会,内里的职工彼此都很熟悉,谁家的孩子长什么样也都一清二楚,如果凶手不是厂里人,那很可能也会被认出来。凶手有可能冒着这个风险,混在人群里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模棱两可,也许会,也许不会。凶手那会儿是初次犯案,思虑不周也是很可能的。而且被发现是个意外事件,他很可能都没有把出意外的情况考虑在内。
但凶手毕竟是个心思缜密、智商极高的人,他也有可能考虑到这一点,但他并不害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做了一定程度的伪装,让混乱中的人很难分辨出他外来者的身份,二是他本就是346厂内部的人,三是他找到了某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