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93)

作者: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沈愿朝太后介绍道:“母后,今日上的这些菜式都是前天在寿宴上皇上为母后精心准备的,那日慌乱,儿臣猜到母后定然没有细细品尝,所以特地叫御厨复原了一桌子过来。”

秦太后掀起一只眼看向沈愿,道:“皇后有心了。”

沈愿淡笑道:“这主要是皇上的一片心意。”

沈愿说着便看向贺迁朝他递了个眼色,贺迁连忙端起一只碗起身,舀了碗汤轻轻放到太后跟前,恭敬道:“这山药老鸭汤是母后最喜欢的,做这道菜的厨子也是从夷州请过来的,特地按母后的口味做的。”

秦太后脸上渐渐漫上笑意,她少时不住在盛安,正是在夷州的外祖家长大的。

景聆见太后迟迟没有动作,便直接端了那碗舀了一勺子汤递到太后唇边,笑道:“皇上用心良苦,姨母快尝尝。”

面对着三个人的连番轰炸,太后最终也只能缴械投降,在三人的注视下含下那口汤。

太后舒畅地点着头,道:“是不错。”

“那姨母多喝一些。”景聆又忙不迭地舀着汤给太后喂。

汤喝到一半,沈愿又给太后介绍起了其他菜式,跟贺迁像是唱双簧似的,沈愿刚说完,贺迁就往太后碗里夹菜,很快,太后碗里就堆得跟个小山似的了。

这一顿饭吃得倒也是其乐融融,可还没来记得进行一个好的收尾,一个小内侍慌慌忙忙地进了御花园,与站在亭子外面的李贵耳语。

李贵朝亭子里欢乐的场景看了看,轻叹了口气后还是迈着小碎步挪进了亭子里。

李贵拱手道:“皇上,刑部尚书吴间大人求见,说是查到了与刺客有关的急事。”

气氛热烈的宴席上倏然沉寂,贺迁把刚夹起来的一块排骨放进太后碗里,他平和地把筷子搁在了碗上,看了看李贵,又转而看向太后。

“母后先吃,儿臣去去就回。”

贺迁已经准备起身,秦太后却叫住了他。

“欸。”秦太后抬起深邃的眼眸,浅笑道:“既然是跟刺客有关的事情,哀家也想听听,皇上不如叫他直接过来吧。”

第四十四章 恩典

夜幕降临,湖心亭上挂上了花色繁琐的宫灯。

吴间跟着李贵进了御花园,二人脚步快,吴间紫色的官袍上还沾了些傍晚的水珠,一路风尘仆仆。

吴间进了湖心亭便直觉自己来得不是时候,他硬着头皮行了个礼,听见贺迁叫他起来,才浑浑噩噩地站了起来。

贺迁放下手中的茶盏,神色严肃。

贺迁说:“吴卿深夜入宫,有何要事啊?”

吴间睁着一双小眼睛,把坐在桌边的四个人扫了个遍,才小心翼翼地回答:“回皇上的话,今日仵作已经对那刺客的尸体进行了尸检,那刺客左脚脚掌磨损严重,的确是练过赵家剑的特征。”

贺迁看了他一眼,说:“嗯,朕知道了。”

吴间又接着道:“另外,今日臣与沈大人一起在杜府进行了搜查,结果竟然在杜大人府中发现了一批商州特产,而这批特产正是赵伽睿将军送给杜大人的。”

秦太后盯着吴间那副贼眉鼠眼的模样眯起了眼,她冷笑一声,道:“杜大人是商州人,商州与礁川离得近,赵将军给他带点东西来又怎么了?”

吴间垂着的眼睛在地面四周飞快地扫动着,他顿了顿,道:“可臣听飞骑尉说,那日赵将军来盛安,还去北宁府给武安侯也送了东西,臣是怕……”

景聆在听见李房的名字时倏然抬起了眼,她轻捏着杯沿,心中开始斟酌。

又是李房……

“吴卿怕什么?”贺迁音色低沉,“尽管说出来。”

听到贺迁说出这话,吴间心里松了口气。

他像是受到了鼓励,朗声道:“皇上,臣是怕此三人暗中勾结,包藏祸心啊!”

吴间话音一落,整个湖心亭中再次陷入死寂,不只是坐在桌边的四人,就连围在亭子外面伺候的内侍也都不敢大声出气。

“暗中勾结,包藏祸心。”秦太后清晰地念着这句话,锋利的目光顿时投到吴间身上,“吴尚书,这八个字,可不能乱说啊。”

“臣……臣失言!”

吴间伸展着双臂,“噗通”一声再次跪在了地上,磕起头来。

“可是皇上,臣也是为大魏着想啊!此三人行为诡异,又与太后娘娘遇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何况,当时那刺客,还是武安侯一剑刺死的,时家又素来与赵家交好,连自己家的儿子都送去赵家教养,这难保不是武安侯……杀人灭口……”

“吴尚书所言荒唐。”

一直默坐着的景聆终于开了口,她把茶杯朝桌上稳稳一搁,从容地说:“那刺客是自己撞到武安侯剑上去的,当日晚宴上的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吴尚书何故要在此信口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