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72)

作者: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杨骁点了点头,说:“侯爷您也知道,我是四年前才来到夏州府任折冲都尉的。”

四年前,杨骁刚到夏州府就任,就遇上了黄云寨的土匪进城欺压百姓。

那时的杨骁刚从战场上下来,血气方刚,带领着一众府兵进城剿匪,可夏州府中的府兵却毫无士气,甚至连果毅都尉都叫杨骁不要管这件事情。

杨骁一腔孤勇,带着人马冲入东市,可曹青云却在此时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忙着给两边劝架。

这一回杨骁受了气,他不明白曹青云意欲何为,直到几个月后,他突然收到了一箱银子,他惊愕至极,果毅都尉却叫他收下。

而后杨骁便发现,不只是他,折冲府中上到折冲都尉,下到普通兵士,根据职位大小,均有所得。甚至整个夏州,各部官员,也都有份。

时诩眯了眯眸子,道:“这些银两,是曹青云给的?”

杨骁闷声点头,眼里露出疾恶:“曹青云与徐渺勾结,以保护夏州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名,收取百姓的银两,并称这样夏州府的府兵就会保护他们不被土匪侵扰。”

“荒唐!”时诩把茶杯狠狠磕在桌上,“保护百姓,本就是当地府兵的职责,朝廷花钱养着他们,难道就是让他们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

景聆捏着下巴思忖,她缓缓道:“不过,曹青云若只是以这种方式敛财想来也收不了多少钱吧,我看城中百姓的生活倒也过得充实,并没看到饿殍遍地的场景。”

杨骁的双拳攥得愈紧,他阴沉沉地说:“曹青云看人来收,寻常百姓要价偏低,而若是碰到了当地的大商贾,或是高门大户,就会收取比寻常百姓多十倍不止的银两。如果不给他银钱,黄云寨的山匪便会日日骚扰,让人不得安宁。”

“这么大的事情,你们夏州这么多人,难道就不会上报给朝廷?据我所知,朝廷只收到过一次对曹青云的弹劾,可曹青云横征暴敛,已经十余年了吧。”景聆抬眼看向杨骁,“你们究竟是不敢报,还是不想报?”

杨骁连忙道:“非我们不报,而是曹青云办事周密,上下打点,把路都堵死了。之前朝廷派了个监察御史来,曹青云听到了风声,竟然找百姓借官贷,利息极高,整个夏州城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借了银子给曹青云,个个都帮曹青云说好话。而那御史大人,也被曹青云接待得服服帖帖,回盛安后,不是还升了官了吗?”

杨骁喘了口气,又继续说:“他所做的恶事,也不止这一点。他的丈人家里是走镖的,曹青云起初是在千州做小官,暗中打通了一条千州到满丘的通道,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用。走私的也不只是粮草,还有一些穷苦人家养不活的孩子,他把他们卖去了满丘贩子手里,赚了不少银子。”

景聆磨着茶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景聆神思冷静,说:“杨乘云,你今日所说的这些话,都是实话吗?”

“我杨乘云在此起誓!”杨骁举起手掌,斩钉截铁道:“倘若我今日的话有半句虚言,就该受凌迟之刑!过两日,我就将物证交予二位。”

景聆把茶杯搁到桌上,上半身微微后倾,审视着杨骁。

屋内骤然变得沉静,杨骁松懈地放下了手,仿佛是憋在心中很久的一口气终于吐出来了一样,格外舒坦。

这时,时诩说话了。

他缓缓看向杨骁,沉沉地说:“杨兄是个铁骨铮铮的人。不过杨兄今日告发了曹刺史,难道不怕祸及自身吗?”

“我不怕!”杨骁登时激动得站了起来,“我杨骁为人清白,从未收过曹青云一文钱!”

三人又在厢房里聊了一会儿,时诩想让杨骁留下来一起吃午饭,可杨骁却托辞自己在夏州府中还有事匆匆离开了。

时诩关上房门,走到桌边把景聆腿后的椅子挪开,帮景聆一起收拾着茶具。

景聆见听见他的脚步,朝旁测挪了挪布,空出时诩的位置。时诩一边动着手,一边道:“这杨骁在职四年,竟真能忍住不收曹青云一点贿赂,倒也算是个意志坚定的人。”

景聆拿过时诩手里的茶杯放进盘子里,说:“贿赂,又不是只有银两才叫贿赂。”

时诩微微一愣,见景聆朝他神秘一笑,端着茶具去了净室。

傍晚,景聆和时诩用了晚饭后,便出了客栈散步消食。

日头偏西,余晖洒在夏河河面,翻滚的波纹像是细碎的金子;暖风吹过,枝桠晃动,枯黄的树叶撒了一地。

景聆喜欢夏河边的风,她顺着风吹的方向走,感觉风也在背后推她,她心里更舒畅,脚步一落就踩到了枯叶子上,叶面被踩碎,发出一声悦耳的脆响。